亚太传统医药 ›› 2021, Vol. 17 ›› Issue (9): 163-165.DOI: 10.11954/ytctyy.202109043
• 传统医药文化 • 上一篇 下一篇
出版日期:
发布日期:
基金资助:
Online:
Published:
摘要: 目的:对蒺藜名称、基源、临床应用、毒性进行考证,区分古今蒺藜品种、并分析本草古籍称其无毒原因,为临床用药安全且准确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历代本草古籍、中医方剂有关记载,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植物志》综合比对并加以整理分析。结果:蒺藜与沙苑子曾出现同名异物、临床混用现象,且毒性记载与现代研究结果不符。结论:古籍称为蒺藜子、刺蒺藜、杜蒺藜的品种大多为如今的蒺藜(白蒺藜),有个别为如今的沙苑子,现已区分。蒺藜的毒性与剂量、炮制方法有关。
关键词: 白蒺藜, 刺蒺藜, 沙苑蒺藜, 沙苑子, 本草考证, 毒性
赵明月,赵焕君,邹俐,孙楠. 蒺藜的本草学考证[J]. 亚太传统医药, 2021, 17(9): 163-165.
0 / / 推荐
导出引用管理器 EndNote|Ris|BibTeX
链接本文: http://www.aptm.com.cn/CN/10.11954/ytctyy.202109043
http://www.aptm.com.cn/CN/Y2021/V17/I9/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