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传统医药 ›› 2021, Vol. 17 ›› Issue (10): 171-173.DOI: 10.11954/ytctyy.202110045

• 传统医药文化 • 上一篇    下一篇

得气的判断指征辨析

  

  1. 南京中医药大学
  • 出版日期:2021-10-05 发布日期:2021-10-22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8VJX065);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KYCX20_1540);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910315009Z,201910315138,201910315014,202010315006)

  • Online:2021-10-05 Published:2021-10-22

摘要: 通过检索《中华医典》5.0软件中历代针灸医籍关于得气的论述,用感觉作为得气判断指征源于对经络、穴位解剖、生理特性等研究尚未完全清晰的情况下,仅能依赖受针者自我感觉与施针者的手下感觉。不得气判断指征仅有《标幽赋》记载,且有可能是对《黄帝内经》得正气感觉的误解。《黄帝内经》仅将施针者的沉紧感及徐和感作为得气判断指征,后世医家却仅保留了得邪气的沉紧感,舍弃了得正气的徐和感,增加了受针者的感觉,但受针者感觉的可靠性却较低,因而以《黄帝内经》所载施针者的沉紧感及徐和感作为得气判断指征的依据更为恰当。

关键词: 得气, 针感, 判断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