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传统医药 ›› 2024, Vol. 20 ›› Issue (7): 158-164.DOI: 10.11954/ytctyy.202407034

• 传统医药信息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基于UPLC-MS/MS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葫芦茶质量标志物

林晗,何嘉莹,贾小舟,胡绮萍,钟春琳,李国卫,陈向东,孙冬梅,潘礼业   

  1. 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广东省中药配方颗粒企业重点实验室
  • 出版日期:2024-07-09 发布日期:2024-07-26
  • 基金资助: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项目-中药全产业链质量技术服务平台(2022-230-221)

  • Online:2024-07-09 Published:2024-07-26

摘要: 目的:解析葫芦茶化学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其潜在质量标志物(Q-Marker),填补葫芦茶质谱分析及网络药理学分析研究空白。方法:采用UPLC-MS/MS对葫芦茶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基于类药五原则筛选有效成分,查找其作用靶点及其涉及的信号通路,应用网络药理学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及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筛选质量标志物。结果:UPLC-MS/MS定性鉴别出葫芦茶中的18个化学成分,筛选后得到10个成分符合类药五原则及符合网络药理学分析条件,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出与清热解毒、利水消积功效相关的通路为Hepatitis B、Kaposi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 1 infection、Hepatitis C、Human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AGE-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Lipid and atherosclerosis、Fluid shear stress and atherosclerosis。进一步分析得出葫芦茶的Q-Marker为桑黄素(Quercetin)、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 3-O-D-galactoside)、RoseosideⅡ(Roseoside A)、百蕊草素Ⅰ(Kaempferol-3-glucorhamnoside)、葫芦茶苷(Tadehaginoside)。结论:通过UPLC-MS/MS鉴别出葫芦茶的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查找出葫芦茶清热解毒及利水消积的通路,进一步探讨出葫芦茶的Q-Marker。

关键词: 葫芦茶;质谱;网络药理学;质量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