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传统医药 ›› 2024, Vol. 20 ›› Issue (7): 246-249.DOI: 10.11954/ytctyy.202407048

• 专论与综述 • 上一篇    下一篇

《温病条辨》中“药象”理论探析

杜鹏飞,赵鲲鹏,张秋菊,梁永林,何霞   

  1.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省成县中医医院
  • 出版日期:2024-07-09 发布日期:2024-07-26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60772);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基金项目(2020A-074)

  • Online:2024-07-09 Published:2024-07-26

摘要: 象思维是我国先民在探索自然界未知事物时常用的一种独特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建立在古人对人与自然整体性和统一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类比、象征等方法,根据两类事物在某种属性上的相似性,进而推知二者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中药“药象”理论正是基于这一思维模式,在对中药药性的开发和辨识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关于中药“药象”的阐述大多散见于历代医药著作之中,通过系统整理和分析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中有关中药“药象”的论述,旨在深刻认知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和归经等药性,以指导临床。

关键词: 《温病条辨》;中药药象;象思维;取象比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