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传统医药 ›› 2024, Vol. 20 ›› Issue (11): 25-33.DOI: 10.11954/ytctyy.202411005

• 基础与实验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上下两济丹治疗失眠作用机制探析: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实验验证

全夏杰,梁豪,纪雄英,蒋莉,张平,欧阳波   

  1.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信息科,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神经内科,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腔镜室,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中医科
  • 出版日期:2024-11-05 发布日期:2024-11-19
  • 基金资助: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21JJ40510);湖南省临床医疗技术创新引导项目(2021SK51909)

  • Online:2024-11-05 Published:2024-11-19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预测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揭示上下两济丹治疗失眠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获取了上下两济丹的活性成分与对应潜在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失眠相关的疾病靶点;利用Venny 2.1.0平台对活性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获取上下两济丹治疗失眠的共同靶点;将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结合Cytoscape 3.9.0分析后获取关键靶点;并进行GO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分子对接验证核心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关系;最后建立PCPA诱导的失眠小鼠模型,并给予上下两济丹治疗;RT-qPCR法检测脑组织关键基因的表达。结果:筛选出上下两济丹40个活性成分,预测得到101个活性成分作用靶点,1640个失眠相关靶点;获得24个交集靶点;根据PPI网络的度值获取上下两济丹治疗失眠的5个核心靶点:IL-6、CASP3、VEGFA、PPARG和HIF1A;GO富集分析得到靶点富集于对药物的反应、对脂多糖的反应;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得到关键的通路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的结果显示核心成分(Kaempferol、(R)-canadine、Stigmasterol、Beta-sitosterol和Quercetin)能够与关键靶点(IL-6、CASP3、VEGFA、PPARG和HIF1A)紧密结合;戊巴比妥诱导睡眠试验表明,上下两济丹明显缩短睡眠潜伏期,明显延长睡眠持续时间;RT-qPCR显示,上下两济丹治疗降低了IL-6、CASP3、VEGFA、PPARG和HIF1A的mRNA表达水平。结论:上下两济丹可能通过下调IL-6、CASP3、VEGFA、PPARG和HIF1A的表达治疗失眠。

关键词: 上下两济丹;失眠;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