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中药旋覆花的本草考证
何小磊,任存霞,张曾亮,朱宗元
2022, 18 (8): 191-195. [摘要] (173) PDF (1044KB)(173)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著作及现代中医药典籍,对旋覆花的释名、基原、道地性与品质评价、采收加工炮炙、性味功效主治进行考证,为临床应用旋覆花药材提供依据。考证结果表明历代旋覆花基原为菊科植物旋覆花Inula japonica Thunb,或欧亚旋覆花Inula britanicaL.的干燥头状花序。旋覆花的产地目前已不局限于湖北随州、河南,全国各地均有产出。古今对旋覆花“苦、辛、咸,微温”的性味记载基本一致,《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旋覆花功效主治为:“降气,消痰,行水,止呕。用于风寒咳嗽,痰饮蓄结,胸膈痞闷,喘咳痰多,呕吐噫气,心下痞硬。”临床应用旋覆花还用到其“通血脉,益色泽”的功效,因此应补充完善旋覆花功效主治。
郁李仁本草考证
何小磊,任存霞
2022, 18 (1): 188-191. [摘要] (115) PDF (854KB)(133)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著作及现代中医药典籍,对郁李仁的名称、基原、道地性、品质、采收加工、炮炙、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进行考证,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郁李仁药材提供依据。考证结果显示郁李仁历代主流品种为欧李Prunus humilisBge.、郁李Prunus japonica Thunb.的干燥成熟种子。郁李仁分布广泛,生长于高山川谷丘陵地区,历史上以陕西、山西隰县为道地产区。历代炮制方法多为加辅料炒用,以缓和药性。古今对郁李仁“辛、苦、甘,平”以及“入脾、大肠、小肠经”的记载基本一致,《中国药典》2015年版概括了郁李仁的功效主治“润肠通便,下气利水。用于津枯肠燥,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符合临床用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