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基于中医体质辨识及经络特点的中医治未病研究
尚世由,农泽宁,李秀芳,宁莉,何娟
2021, 17 (2): 65-68. [摘要] (204) PDF (1702KB)(637)
目的:通过对体检人群进行体质辨识和经络特点研究,为该类亚健康患者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中医体质量表对体检者进行体质调查,随机抽取200名单一体质者,并对各体质者进行经络检测。结果:200名体检者中,平和体质59名,偏颇体质中以湿热体质为主,其次是气虚、痰湿体质。经络能量以肾经、三焦经、胃经偏虚,肝经、胆经、脾经、小肠经、膀胱经表现为偏实;在5项观察指标中,多数体检者处于正常值范围内,但部分体检者也存在一项或多项指标异常。此外,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其结果也不同。结论:中医体质辨识和经络特点可为亚健康患者提供辨体、辨证、辨经络相结合的诊疗思路;经络检测的运用可进一步丰富中医"治未病"理论和诊疗依据,为亚健康患者提供个性化诊疗方案。
“烧山火”“透天凉”针法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何娟;尚世由;李秀芳;宁莉;农泽宁
2020, 16 (6): 205-207. [摘要] (161) PDF (1486KB)(897)
经过查阅近5年烧山火、透天凉针刺手法的临床应用研究,作者发现这2种补泻针刺手法在临床中已被广泛应用,且疗效显著。但其操作手法较复杂,不易操作;随着红外热像仪、远红外线检测仪在医学范畴的使用不断深化,可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辅助中医诊治。
刃针松解肌肉起止点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观察
汪夫江; 农泽宁; 徐春申; 姚诗;
2018, 14 (1): 155-157. [摘要] (204) PDF (610KB)(396)
目的:探讨刃针松解肌肉起止点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颈性眩晕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予刃针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对照组予单纯刃针针刺,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2、3周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变化,同时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3个月随访复发情况。结果:治疗1、2、3周后观察组的ESCV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刃针针刺肌肉起止点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在改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临床短期疗效方面均优于单纯刃针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某院1650例中医体质辨识调查分析
苗芙蕊; 邱潇娴; 农泽宁
2017, 13 (14): 105-106. [摘要] (196) PDF (691KB)(434)
目的:对某院体检中心接诊服务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调查,了解居民中医体质状况。方法: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分析中医体质状况。结果:单一体质占52.30%,兼夹体质占47.69%。在单一体质中,平和质占56.20%,偏颇体质占43.80%。在偏颇体质中,阳虚质人数比例最多(13.21%),其次依次为湿热质(9.15%)、气虚质(7.42%)、痰湿质(4.40%)、阴虚质(4.06%)、气郁质(3.24%)、瘀血质(1.62%)、特禀质(0.70%)。在兼夹体质中,以存在2种偏颇质最为多见,占33.52%。在阳虚质及气虚质中,41~50岁人群占比例最高。结论: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体检人群中医体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客观分析了人群的体质状况,有助于调整广西壮族自治区居民体质调养方案,降低患病风险,对提高慢性病人群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针灸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研究进展
张义;农泽宁;张敏
2014, 10 (19): 75-76. [摘要] (72) PDF (809KB)(481)
被引次数: Baidu(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