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药用菊花起源与演化规律研究
康四和,聂晶,刘义梅,陈科力,邓海英
2023, 19 (3): 193-199. [摘要] (69) PDF (2033KB)(128)
基于文献整理,分析药用菊花的历史发展过程,通过地理分布特点及主要类型形态特征分析、比较,探讨药用菊花起源和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药用菊花存在由野生到栽培的发展过程,宋代以前药用种类均来源于野生菊类。栽培菊出现于唐代,宋代是药用菊花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明清后逐渐发展成为现代药用类型。菊花是由毛华菊、野菊等多种菊属植物杂交后经人工选育、引种形成的不育类型,河南南阳及大别山区是菊花的重要起源地。不同种类菊花演化进程存在差异,小洋菊、大洋菊、福白菊及滁菊属原始平瓣菊类型;亳菊、济菊、祁菊源于怀菊,为后期进化类型;贡菊为过渡类型。菊花的种植类型与规模受商业影响在不断变化,需加强药材质量控制和资源保护,新品种的发现对扩充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院内中药制剂感冒退热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刘义钊,吴萍
2022, 18 (2): 104-107. [摘要] (305) PDF (1473KB)(290)
目的:研究感冒退热颗粒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颗粒的成型性、吸湿性、溶化性、颗粒外观、成型率、水分以及测定其引湿性及临界相对湿度等为考察指标,优选出感冒退热颗粒最佳的制备工艺。结果:采用水提-湿法制粒制备,浸膏粉加入蔗糖(干膏粉∶蔗糖=1∶1.9~1∶2),搅拌5~10min,混匀,以85%乙醇(干膏粉∶85%乙醇=1∶0.35~1∶0.40)制粒,干燥,整粒,分装,即得。结论:该感冒退热颗粒制备工艺可行,为其质量标准及临床使用奠定基础。
基于中药整合药理学平台的泽泻汤治疗高血压作用机制研究
吴萍,张震,何益锋,彭学清,刘义钊,张涛,周覃,郭爱枝
2020, 16 (5): 138-141. [摘要] (190) PDF (1667KB)(543)
目的:利用中药整合药理学探讨经典名方泽泻汤治疗高血压的分子机制。方法:借助整合药理学平台V1.0版软件的分析功能,构建经典名方泽泻汤治疗高血压的多维网络,探索泽泻汤治疗高血压潜在的分子机制。结果:泽泻汤对高血压的干预作用可能与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神经退行性疾病、内分泌系统、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等有关。结论:该研究为经典名方泽泻汤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研究进展
黄春丽; 冯光维; 刘义伟; 许义红; 韩忠耀
2017, 13 (17): 82-84. [摘要] (170) PDF (1174KB)(374)
被引次数: Baidu(5)
温针灸联合新痹痛灵颗粒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TNF-α、IFN-γ表达的影响
刘义;
2016, 12 (4): 141-142. [摘要] (78) PDF (452KB)(385)

目的:观察新痹痛灵颗粒联合温针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TNF-α、IFN-γ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新痹痛灵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TNF-α、IFN-γ表达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TNF-α、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表达下降,其中观察组患者的血清TNF-α、IFN-γ水平下降幅度更大(P<0.05),且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温针灸联合新痹痛灵颗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明显,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TNF-α、IFN-γ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HPLC法测定姜黄浸膏散中姜黄素含量
陶璐,陈科力,刘义梅等
2013, 9 (7): 24-26. [摘要] (76)

目的:对姜黄浸膏散中的姜黄素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TIANHE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4%冰醋酸溶液(48∶52)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430nm,柱温为30℃.结果:HPLC法测定姜黄浸膏散中姜黄素的含量在4.383~21.9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7%,RSD= 0.96%.结论:该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姜黄浸膏散的质量控制.
 

被引次数: Baidu(2)
水蛭抗凝血活性物质提取工艺研究概况
汪蜜,刘义梅,陈科力等
2013, 9 (3): 56-58. [摘要] (64)

中药水蛭在临床过程中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在中成药中多以原粉入药.现就水蛭抗凝血活性物质的提取方法进行综述,对水蛭的提取工艺加以总结,以利于在制剂工艺中对不同品种、不同状态的水蛭,优选出最佳的提取工艺.
 

被引次数: Baidu(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