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川崎病患儿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细胞毒效应,以及细胞毒效应与患儿年龄、性别的相关性.方法:利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然后用DIOC18(3)/碘化丙锭(PI)荧光标记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细胞毒效应,同时分析淋巴细胞细胞毒效应与患儿性别、年龄的关系.结果: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其主要效应细胞细胞毒淋巴细胞,与正常幼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相比,川崎病患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靶细胞有较强的杀伤活性(P<0.02),且随着效靶比升高,其相应的细胞毒作用也显著提高,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但其与患儿年龄、性别之间的相关性,未发现显著性差异.结论:川崎病与免疫相关,患儿外周血细胞毒效应与年龄、性别有一定相关性.
概述了《肘后备急方》内容,由晋至金朝的演变,和葛洪在炼丹、古代化学以及青蒿治疗疟疾上的贡献。论述了青蒿治疟的发现和青蒿素、青蒿素类药物的发明、研制,在抗疟疾病历史上的重要作用,这也是1 600余年以来,在药物发现、发明上的一大传奇事迹。《南岭植物名录》是岭南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开发的重要资料; 《葛洪肘后备急方》是我国传统医药宝贵遗产,和岭南药用植物可持续利用开发的重要基础。
目的:研究大理独蒜和丫蒜的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ATCC 25923)、大肠杆菌标准株(ATCC 25922)、白色念珠菌标准株(ATCC 9002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1420)和耐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021606)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乙醇萃取法制备独蒜提取物与丫蒜提取物,采用K-B法进行体外抑菌实验,常量稀释法检测MIC。结果:经t检验、Games-Howell检验分析,大理独蒜与大理丫蒜的提取物对实验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不同蒜种对同一菌株的抑菌效果也不相同。丫蒜提取物对实验中耐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021606)的抑菌效果比对大肠杆菌标准株的抑菌效果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而独蒜提取物对实验中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比对实验中其他细菌的抑菌效果好,同时独蒜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比丫蒜提取物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理独蒜和丫蒜提取物对实验中的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效果有一定的差异,为大蒜提取物在临床和食品防腐剂的开发应用方面提供了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