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从张家山汉简《引书》看后世运用叩齿预防龋齿方法
宋宇轩,贾茜,薛雨婷,张雷
2022, 18 (6): 181-184. [摘要] (34) PDF (1848KB)(119)
根据张家山汉简《引书》中记载运用叩齿预防龋齿的方法,对简文及医理进行研究分析,并进一步与相关传世文献中预防龋齿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后世历代在防治龋齿的方法上均与叩齿有关,并将叩齿广泛应用于其他齿科疾病防治上。当今社会人们的患龋率逐渐增加,导引术作为绿色健康的养生方法,在现代预防相关疾病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健康中国”战略中也有重要意义。
龟茸壮骨片质量标准提升研究
高英鑫,徐伟,张衍旭,王野谌,张雷,祝雨婕,董雪莲
2022, 18 (11): 54-58. [摘要] (38) PDF (2041KB)(90)
目的:为提升龟茸壮骨片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为中老年人辅助治疗筋骨痿软提供安全保障。方法:按2020版《中国药典》相关药材项下鉴别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龟茸壮骨片中续断和补骨脂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DAD)同时测定补骨脂中的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和骨碎补中的柚皮苷。结果:在薄层鉴别中供试品与之相对照的药材及成分均在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专属性好;柚皮苷在0.023 292~0.465 836mg/mL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100.16%,RSD为2.15%,5批含量范围为0.988 5~1.339 5mg/g;补骨脂素在0.004 915~0.108 123mg/mL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98.92%,RSD为2.29%,5批含量范围为0.322 7~0.415 8mg/g;异补骨脂素在0.005 059~0.101 189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4),平均回收率102.59%,RSD为1.80%,5批含量范围为0.280 6~0.619 3mg/g。结论:所建龟茸壮骨片中续断、补骨脂的薄层鉴别方法和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柚皮苷3个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重复性好,薄层方法专属性较高,可用于龟茸壮骨片的质量控制。
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20例文献分析
张雷;
2016, 12 (1): 142-143. [摘要] (92)
被引次数: Baidu(3)
川崎病患儿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细胞毒效应分析
张雷,黄娟
2013, 9 (11): 115-116. [摘要] (116) PDF (660KB)(446)

目的:研究川崎病患儿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细胞毒效应,以及细胞毒效应与患儿年龄、性别的相关性.方法:利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然后用DIOC18(3)/碘化丙锭(PI)荧光标记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细胞毒效应,同时分析淋巴细胞细胞毒效应与患儿性别、年龄的关系.结果: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其主要效应细胞细胞毒淋巴细胞,与正常幼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相比,川崎病患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靶细胞有较强的杀伤活性(P<0.02),且随着效靶比升高,其相应的细胞毒作用也显著提高,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但其与患儿年龄、性别之间的相关性,未发现显著性差异.结论:川崎病与免疫相关,患儿外周血细胞毒效应与年龄、性别有一定相关性.
 

被引次数: Baidu(1)
岭南药用植物资源与葛洪肘后备急方药物
赵守训,叶文才,顾吉衡,刘静涵,张晓琦,殷志琦,汪豪,张雷红,郭耀宗,冯建新,
2012, 8 (9): 11-12. [摘要] (279) PDF (637KB)(500)

概述了《肘后备急方》内容,由晋至金朝的演变,和葛洪在炼丹、古代化学以及青蒿治疗疟疾上的贡献。论述了青蒿治疟的发现和青蒿素、青蒿素类药物的发明、研制,在抗疟疾病历史上的重要作用,这也是1 600余年以来,在药物发现、发明上的一大传奇事迹。《南岭植物名录》是岭南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开发的重要资料; 《葛洪肘后备急方》是我国传统医药宝贵遗产,和岭南药用植物可持续利用开发的重要基础。

被引次数: Baidu(2)
大理独蒜与丫蒜提取物体外抑菌效果研究
杨夏雨,周超,陈映,蒲淑林,张雷,
2012, 8 (10): 29-31. [摘要] (343) PDF (692KB)(599)

目的:研究大理独蒜和丫蒜的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ATCC 25923)、大肠杆菌标准株(ATCC 25922)、白色念珠菌标准株(ATCC 9002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1420)和耐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021606)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乙醇萃取法制备独蒜提取物与丫蒜提取物,采用K-B法进行体外抑菌实验,常量稀释法检测MIC。结果:经t检验、Games-Howell检验分析,大理独蒜与大理丫蒜的提取物对实验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不同蒜种对同一菌株的抑菌效果也不相同。丫蒜提取物对实验中耐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021606)的抑菌效果比对大肠杆菌标准株的抑菌效果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而独蒜提取物对实验中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比对实验中其他细菌的抑菌效果好,同时独蒜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比丫蒜提取物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理独蒜和丫蒜提取物对实验中的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效果有一定的差异,为大蒜提取物在临床和食品防腐剂的开发应用方面提供了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