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花类中药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雨桐,曾鹏飞,夏宛廷,曾倩
2020, 16 (8): 167-169. [摘要] (138) PDF (1469KB)(398)
花类中药气味芳香、药效平和,尤擅治疗妇科疾病。根据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将花类中药按功效进行分类,从功效主治、常用配伍、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阐释、总结,以供同道参详。
曾倩教授从肝脾肾论治滑胎经验总结
易满; 曾倩;
2019, 15 (2): 107-108. [摘要] (176) PDF (1525KB)(476)
曾倩教授为四川省名中医,在中医药调经助孕安胎方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对曾倩教授论治滑胎的经验进行总结,曾教授临证时注重肝脾肾功能的协调,主张未孕先防,孕前脾肾双补,兼以调肝;既孕防变,孕后治病与安胎并举;同时调养身心,静以制动。临证时十分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临床疗效显著。
曾倩教授论治妊娠恶阻经验特色浅析
李苏晨; 郑小艳; 周航; 夏宛廷; 曾倩;
2018, 14 (3): 132-133. [摘要] (182) PDF (539KB)(345)
介绍了曾倩教授论治妊娠恶阻的经验及特色,曾倩教授认为,妊娠恶阻以冲气上逆、胃失和降为主要病机,责之肝脾肾,以调和肝脾、平冲降逆兼顾补肾安胎为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及特色在于:首选非药物治疗,如耳穴、敷贴等外治疗法;若必须用药物治疗时,用药少而精;服药时注意浓煎,少量频服;若患者呕吐剧烈,必要时应中西医结合治疗。
鸡血藤临床应用探析
邓礼林; 张佳缘; 曾倩;
2018, 14 (2): 89-90. [摘要] (200) PDF (495KB)(395)
鸡血藤是中国的传统中药,是中医临床在血虚与血瘀型疾病治疗中的常用药。通过查阅鸡血藤相关文献和临床跟师学习,作者就其采集炮制、性味归经、功效应用、名家经验及使用禁忌等方面进行简要解析。
益母草改善异常子宫出血机理探赜
杨佳丽,胡幽兰,夏宛廷,薛华容,曾倩
2017, 13 (9): 77-79. [摘要] (194) PDF (1382KB)(584)
益母草为妇科临床常用中药,具有增强子宫收缩、降低血液黏度、调节性激素水平等作用,多用于治疗月经不调与药流、人流后及产后的恶露不尽等。近年来,益母草各种制剂在临床上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其中,临床上应用益母草注射液减少异常子宫出血疗效显著。就益母草改善异常子宫出血的机理进行简要探讨。
浅析《黄帝内经》中“女七男八”的生命节律周期
彭尧,曾倩
2017, 13 (8): 86-87. [摘要] (261) PDF (448KB)(436)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中提出“女七男八”的生命节律周期理论,“女七男八”是指女子的生命节律与七有关,而男子的生命节律与八有关。此理论深受中国古代各家文化、天文地理认识等诸多因素影响,为后世研究女子和男子的生理节律现象提供了依据。
《傅青主女科》种子调经辨治特色探析
彭尧; 曾倩
2017, 13 (6): 67-68. [摘要] (160) PDF (782KB)(491)
《傅青主女科》又名《女科》,二卷为清代著名医家傅山所著。傅氏博彩众家,又不拘泥于古,辨证灵活,用药简效。全书将妇科疾病分类专述,分上下两卷。种子属上卷,为傅氏专为不孕症所设,该书种子篇中论述了不孕十症,审证求因分而治之,重视脏腑辨证,善调四脏,尤重补肾。
曾倩教授由“阴平阳秘”论治肾虚型不孕症
江佩龄; 曾倩
2017, 13 (5): 52-53. [摘要] (163) PDF (837KB)(485)
读《温热经纬》感悟之——蜀地湿热带下
耿静然; 周航; 冯佳佳; 曾倩
2016, 12 (9): 54-55. [摘要] (164) PDF (444KB)(357)
《温热经纬》为晚清集温病大成之作,对后世医家在"湿热"治疗思路上具有一定影响。以此经典角度出发,从"因地""因人""因病"三方面探讨川蜀女性带下病。
“分消走泄”法在傅氏完带汤中之体现
梁潇元; 夏宛廷; 周航; 曾倩
2016, 12 (8): 59-60. [摘要] (101) PDF (457KB)(368)
叶氏承《内经》、仲景之学,提出疗湿热弥漫三焦之"分消走泄"法。傅青主之完带汤虽早于此法创立,然其"从湿治带"的组方思想已有"分消走泄"之义。从"分消走泄"之义、傅氏"治带"思想、完带汤方义三方面阐释论述"分消走泄"法在完带汤中之体现。
曾倩教授治疗卵巢早衰经验
章刚;杨红梅;夏婉婷;曾倩;
2016, 12 (2): 73-74. [摘要] (79) PDF (476KB)(425)

卵巢早衰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其治疗困难,且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以及家庭社会和谐。相对于西医而言,中医治疗该病优势较为明显,其治疗方法灵活多样,不良反应少,远期疗效可靠。曾倩教授认为卵巢早衰的主要病机为肾精不足、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精不足为该病的核心病机,治疗以补肾为主,养肝健脾为辅,常以左归丸为主方随证加减,可获良效。

由《伤寒论》足太阴病切入妇科病之论治
耿静然; 周航; 冯佳佳; 曾倩
2016, 12 (15): 64-65. [摘要] (178) PDF (461KB)(360)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均为张仲景所作,其在《金匮要略》中专门设妇人病三篇论述妇科疾病,对后世意义重大,而《伤寒论》中虽无妇人病的专篇论述,然细读之,则能体会之。以太阴病篇为例从太阴脏病、太阴经病、太阴中风三个方面谈妇科病中的太阴病证,试述"当温之"对于妇科疾病的治疗。
四乌贼骨—芦茹丸之“治崩”思想
梁潇元; 夏宛廷; 周航; 曾倩
2016, 12 (13): 76-77. [摘要] (190) PDF (279KB)(361)
四乌贼骨一芦茹丸为《内经》治疗血枯闭经的"妇科第一方",而其组方思想同样适用于崩漏的论治。从该方体现的疗闭经本义与崩漏病因、病机、治法两方面浅析四乌贼骨一芦茹丸之"治崩"思想。
由《血证论》治血四法切入探讨早孕药物流产后出血的治疗
周航; 冯佳佳; 赵正滢; 曾倩
2016, 12 (11): 74-75. [摘要] (146) PDF (490KB)(365)
唐宗海所著《血证论》强调水火气血互相维系作用及变化,重视脏腑病机不同特性、症状,重铸三焦结构、功能认识,提出了血证治疗四法: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并予以相应的治疗方药,医理深透、颇有创见,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目前,早孕药物流产后出血是当今女性患者关注的话题,也是血证中较为复杂的病证之一,故以血证论思想指导药物流产后出血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被引次数: Baidu(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