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办: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中华中医药学会
国际刊号:ISSN 1673-2197
国内刊号:CN 42-1727/R
邮发代号:38-143
Toggle navigation
亚太传统医药
首页
期刊简介
栏目设置
编委会
投稿须知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虚拟专题
常见问题回答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朱镇华[Author]) AND 1[Journal]) AND year[Order])
AND
OR
NOT
文题
作者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摘要
分类号
DOI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朱镇华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并发腺样体肥大临证经验
张佳怡,朱镇华
2025, 21 (1): 107-111.
[摘要]
(
94
)
PDF
(1730KB)(
126
)
可视化
朱镇华教授认为小儿慢性鼻窦炎和腺样体肥大在解剖、生理结构、病因病机上相互影响,根据临床观察,小儿慢性鼻窦炎与腺样体肥大并发的小儿体质有一定的趋向性,其病机可基本归纳为肺脾气虚、痰湿聚窦窍,故治疗应补肺益气、健脾祛湿。将经方参苓白术散加减为党参、白术、黄芪、山药、茯苓、白扁豆、薏苡仁、石菖蒲、桔梗、甘草并重命名为参苓通窍散,对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并发腺样体肥大疗效较佳。介绍朱镇华教授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并发腺样体肥大的经验,并附验案一则,以资佐证。
Select
朱镇华治疗复发性声带息肉经验
邓魏,朱镇华
2024, 20 (7): 139-142.
[摘要]
(
52
)
PDF
(1946KB)(
52
)
可视化
声带息肉是常见的声带良性病变,且有12%经手术治疗后的患者出现术后复发。朱镇华根据复发性声带息肉以虚证为主要证型的特点,认为其病机特点以肺脾肾三脏虚损为本、痰凝血瘀为标,治疗以健脾肺、滋肾阴、利咽开音为法,善用“培土生金”之法固护肺脾之气,同时注重内外治法相结合的治疗手段。介绍朱镇华教授治疗声带息肉术后复发经验。
Select
朱镇华教授运用桂枝治疗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经验
王斐,朱镇华
2022, 18 (5): 104-106.
[摘要]
(
90
)
PDF
(1616KB)(
157
)
可视化
变应性鼻炎是全世界范围内高发的上呼吸道常见慢性疾病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大的影响。但就其治疗方法而言,仍缺乏十分有效的手段。朱镇华教授从事耳鼻喉教学、临床、科研多年,对于应用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有丰富的经验。朱教授认为肺脾气虚证为变应性鼻炎最常见的证型,使用桂枝可提高疗效。通过探讨朱镇华教授运用桂枝治疗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经验,为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新的思路。
Select
中医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研究进展
鄢宁,朱镇华
2021, 17 (5): 204-207.
[摘要]
(
212
)
PDF
(1561KB)(
708
)
可视化
儿童慢性鼻窦炎是常见的耳鼻喉呼吸道系统疾病之一,以鼻塞、流脓涕、头面部闷胀感、嗅觉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与学习。西医主要以鼻用激素、鼻腔冲洗、黏液促排剂治疗为主,但经规范用药治疗后疗效欠佳,且存在诸多不足。目前中医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价格低廉等优势,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总结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文献,为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提供理论依据,指导临床实践。
Select
朱镇华教授从“养阴”论治耳鸣
毛新桐,朱镇华
2021, 17 (1): 73-74.
[摘要]
(
209
)
PDF
(1749KB)(
646
)
可视化
耳鸣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临床大多数为主观性耳鸣。主观性耳鸣是指在无任何外界声源或感音刺激下,患者自我感觉耳内鸣响的一种主观感受。耳鸣病机多在"虚""瘀",虚即"气血虚弱""肝肾阴虚""肾阳虚弱",瘀多为"耳窍瘀阻"。临床上耳鸣患者多为中老年人,辨证多为肝肾阴虚,耳窍失濡。朱镇华教授从"养阴"论治耳鸣,常用方为"养阴清肺汤",出自《重楼玉钥》,原方以养阴清肺、凉血疏风解毒为法治疗"白喉"。朱镇华教授在此方基础上加减化裁,以"养阴"为法,兼用"安神",配合"鸣天鼓"用于治疗阴虚之耳鸣往往取得佳效。
Select
扶阳理论在防治肺气虚寒型鼻鼽中的应用
鄢宁,吴文科,朱镇华
2020, 16 (9): 95-96.
[摘要]
(
112
)
PDF
(1434KB)(
420
)
可视化
鼻鼽是耳鼻喉科最为常见的鼻科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结合在临床上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的经验,基于《黄帝内经》中扶阳理论对肺气虚寒型鼻鼽疾病的再认识、再思考,得出新的临床心得,为中医药防治鼻鼽提供了新思路。
Select
朱镇华教授运用皂角刺治疗慢性鼻窦炎经验
邓晗薇,朱镇华
2020, 16 (8): 91-93.
[摘要]
(
1666
)
PDF
(1472KB)(
3031
)
可视化
近年来,慢性鼻窦炎的发病率明显提高,慢性鼻窦炎目前尚缺乏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其复发率仍高达15%~46%,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其经济负担。因此,有效防治慢性鼻窦炎一直是中西医耳鼻喉科研究领域所关注的焦点。朱镇华教授认为风寒外袭,壅于肺系,肺失宣降,郁而化热,素体脾虚湿盛,湿热搏结,循经上犯鼻窍,熏蒸黏膜,为慢性鼻窦炎的主要病机特点。病理因素以"风寒""热""湿"邪为主,而皂角刺擅祛顽痰、祛风开窍、消肿排脓,泄血中风热,擅引药上行,直达病所,并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炎、抑菌、提高免疫的作用。朱镇华教授运用皂角刺治疗慢性鼻窦炎有突出的疗效,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其临床及学术经验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