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人参果产品开发研究现状
施明毅; 赵姝婷; 温川飙; 李小芳;
2018, 14 (1): 59-61. [摘要] (179) PDF (671KB)(404)
人参果主含人参皂苷等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相关产品开发涉及血管疾病、癌症及糖尿病等药品,以及抗疲劳、提高免疫力及延缓衰老等保健食品。简要介绍人参果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研究进展,阐述相关产品开发现状。
中药质量追溯体系关键技术研究
施明毅,温川飙,胡禄,付亚,李小芳
2017, 13 (9): 53-55. [摘要] (216) PDF (1405KB)(700)
中药溯源是借助现代物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对中药信息的记录、查询以及产品的溯源,实现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和使用”全过程的追踪和监管。中药质量追溯体系旨在从中药质量溯源控制到中药汤剂数字化的管理,为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该体系的建立,需要集成物联网传输技术、中药质量控制技术、中药汤剂数字化等关键技术的支持,通过对相关技术研究的论述,从而更有利于该体系的推广应用。
自微乳化口腔速溶膜研究进展
杨露; 李小芳; 罗开沛; 林浩; 刘海霞; 吴超群; 严敏嘉
2017, 13 (4): 47-49. [摘要] (148) PDF (1054KB)(443)
自微乳化口腔速溶膜(self-micro-emulsifying oral fast dissolving films,SMEOFDF)是一种结合了口腔速溶膜与自微乳的新剂型,充分发挥了二者的协同作用,能有效促进药物释放与吸收、改善生物利用度、提高患者服药顺应性。该剂型解决了口腔速溶膜吸收不佳的难题,同时实现了液体自微乳固体化,为难溶性中药的剂型开发与创新提供了思路。就自微乳化口腔速溶膜的定义特点、处方组成、制备与质量评价、应用现状等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HPLC法测定乌蕨中酚酸类成分含量研究
李小芳; 罗国安; 朱婉婷
2016, 12 (8): 36-39. [摘要] (116) PDF (769KB)(359)
目的:采用RP-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乌蕨中原儿茶酸、原儿茶醛2个酚酸化合物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依利特ODS C18(4.6mm×250mm,5μm),以甲醇-0.1%磷酸水溶液(25∶7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60nm,柱温:25℃。结果:原儿茶酸在0.14~2.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0.19%(RSD=0.12%);原儿茶醛在0.06~1.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65%(RSD=1.71%)。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为乌蕨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被引次数: Baidu(1)
UPLC法测定冠脉康片中3种成分含量
朱婉婷; 王淑美; 金浩鑫; 李小芳;
2016, 12 (6): 29-31. [摘要] (121)
目的:建立UPLC法同时测定冠脉康片中3种成分(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及人参皂苷Rb1)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BEH C18柱(5mm×210mm,1.7μm),以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6mL·min-1,检测波长为203nm,柱温为25℃。结果: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及三七皂苷R1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03 80.041 8μg(r=0.999 7)、0.062 40.686 4μg(r=0.999 7)、0.005 80.063 8μg(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24%、98.12%、100.33%;RSD(n=6)分别为1.34%、1.82%、1.55%。结论:该方法稳定、快速、专属性强,可用于冠脉康片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及三七皂苷R1的含量测定及其质量控制。
被引次数: Baidu(2)
维海藻酸钠-魔芋葡甘聚糖结肠靶向凝胶微球制备及体外释药研究
李培培;李小芳;向志芸;周维;李平;林浩;
2016, 12 (4): 21-25. [摘要] (116) PDF (1233KB)(404)

目的:以海藻酸钠、魔芋葡甘聚糖共混体系为载体材料,制备黄连素结肠靶向凝胶微球,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性。方法:采用滴制法制备载药凝胶微球,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法对微球制备处方进行优化,采用流化床包衣法对微球进行包衣,并对其在人工胃液、小肠液、结肠液中的释药行为进行考察。结果:凝胶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处方为:多糖浓度为2.0%、共混比例为5∶1,加药量为0.5g;最佳包衣工艺处方为:EudragitS100浓度为5%,包衣增重为35%,增塑剂用量为20%,抗粘剂用量为30%。结论:该工艺制得的凝胶微球载药量和包封率均较高,药物在人工胃液、小肠液中释放少量,在人工结肠液中2h释放完全,具有良好的结肠靶向释药性能。

被引次数: Baidu(3)
液固压缩技术速释黄芩苷固体自微乳化制剂性质及机理探究
周维;李小芳;向志芸;李培培;李平;林浩;
2016, 12 (3): 39-42. [摘要] (112) PDF (1490KB)(470)

目的:探讨液固压缩技术使黄芩苷固体自微乳化制剂快速溶出的机制。方法:采用液固压缩技术制备黄芩苷固体自微乳化制剂,比较其与原料药及市售片的溶出度,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粉末接触角测定仪等探讨黄芩苷固体自微乳化制剂的速释机制。结果:黄芩苷固体自微乳化制剂溶出50%,仅需要6.4min。DSC表明黄芩苷固体自微乳化制剂中无黄芩苷的特征峰,黄芩苷固体自微乳粉末的接触角比原料药及市售片明显变小。结论:采用液固压缩技术制备黄芩苷固体自微乳化制剂,可改善药物润湿性,增加药物溶出时的有效表面积,使难溶性药物快速溶出。

被引次数: Baidu(4)
五味子木脂素类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研究进展
牟倩倩; 贺敬霞; 严敏嘉; 吴超群; 李小芳; 李化;
2016, 12 (24): 49-53. [摘要] (113) PDF (919KB)(456)
五味子木脂素是五味子中主要的活性成分,具有保肝利胆、抗肿瘤、抗氧化、抗过敏、抗病毒及抗溃疡等多种药理作用,但因较差的溶解度和较低的生物利用度限制了临床应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五味子木脂素类成分的各种制剂新技术和新剂型开展了广泛研究,主要涉及环糊精包合、固体分散、磷脂复合、自乳化等新技术和渗透泵、微球、纳米粒等新剂型。针对该制剂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五味子木脂素类成分新型给药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被引次数: Baidu(1)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芍甘抗抑郁分散片处方
余琳;李小芳;冉茂莲;罗丹;罗丽佳;李培培
2015, 11 (5): 23-27. [摘要] (68) PDF (886KB)(437)
响应面法优化龙胆苦苷的纯化工艺
向志芸;李小芳;罗开沛;罗佳;林浩;严敏嘉;
2015, 11 (17): 16-19. [摘要] (70) PDF (1570KB)(423)
被引次数: Baidu(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