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凉血平痤膏质量标准研究
杨靖,符开俊,曹昌娥,邓祎,鲍云惠,吕锁忠,李梦莹
2023, 19 (9): 73-77. [摘要] (12) PDF (2278KB)(163)
目的:建立中药制剂凉血平痤膏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凉血平痤膏中栀子进行定性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凉血平痤膏中栀子苷的含量,色谱条件: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0.2%磷酸水溶液(10∶9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238 nm,进样量10μL。结果:薄层色谱结果显示,样品和对照品在相同位置显示相同颜色的斑点,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且无阴性干扰。凉血平痤膏中栀子苷在20.148 25~322.372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24 h)、重复性试验RSD均小于3.0%,加样回收率为98.20%~101.08%,平均回收率为99.93%,RSD=1.28%。结论:建立了凉血平痤膏中栀子苷的薄层鉴别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为凉血平痤膏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具有防晒潜力中药材的紫外光谱研究
李玉姗,李梦雪,刘华石,霍金海,王伟明
2022, 18 (6): 44-49. [摘要] (79) PDF (2062KB)(559)
目的:从中药材中开发安全、广谱的防晒剂。方法:分别用水和50%乙醇为提取溶剂,回流提取法制备100种中草药的水和乙醇提取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待测样品进行紫外扫描,测定其吸光度,同时对市售4款防晒霜进行紫外吸光度测定。结果:UVB区醇提液、水提液的紫外吸光度达到60%以上的中药分别有24种、12种;水提液的紫外吸光度达到60%以上的有12种;与之相反,在UVA区具有较强紫外吸收的中药较少,其中醇提液紫外吸光度达到60%以上只有丁香、密蒙花、黄连、黄柏4种,水提液紫外吸光度达到60%以上的有连翘、丁香、黄柏、黄连4种。所测得市售防晒霜仅有2款的紫外吸收在UVB区的紫外吸光度超过60%,分别为70.08%和79.37%;在UVA区的防晒能力最高仅为32.11%,均未达到60%,防晒范围不全面。结论:大多数中药材的醇提液紫外吸光率高于水提液的紫外吸收率,且紫外吸收多集中在某一波段。中药材在防晒产品的开发研究中具有较大潜力,但单一的药材很难实现全波段防晒,一般情况下可采用多味药材复配使用。部分中药材UVA区的紫外吸收较强,可弥补现有防晒霜UVA区防晒能力弱的缺点。
杨正望教授运用生姜泻心汤治疗经期腹泻验案举隅
李梦,杨正望
2021, 17 (3): 142-144. [摘要] (408) PDF (1561KB)(957)
摘要:经期腹泻亦称经行泄泻,是指每值经行前后或经期,大便溏薄,甚或水泻,日解数次,经净自止者,是临床常见疾病,明显影响妇女的身心生活质量。杨正望教授认为此病多归于脾肾两虚兼杂其他脏腑合病,发病正值经期之特殊时期,可辨证施治,主以健脾散湿行水,温阳补肾止泻,扶固正气,邪气不可入;同时辅以调经止痛。故杨正望教授予以仲景之名方生姜泻心汤治之,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参考。
杨正望教授治疗外阴白斑病案举隅
李梦,杨正望
2021, 17 (1): 87-89. [摘要] (199) PDF (1760KB)(568)
外阴白斑病是妇科疑难杂病之一。因其治疗过程中的顽固性、病位的特殊性,导致缠绵不愈且容易复发,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影响。杨正望教授对该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该病病因病机为肝肾阴虚、血虚风燥、外感邪毒,治则为辨证施治、内外同治。杨教授自创外洗方,用药精简独到,可以减轻患者痛苦,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伤寒论》六经辨证中温法角药的应用
李梦璇,宋平
2020, 16 (9): 211-212. [摘要] (123) PDF (1419KB)(433)
角药是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对可以相互作用的3味药物进行的有机组合。《伤寒论》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经验结合,形成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并首次对八法有了系统运用。温法作为仲景顾护阳气思想的体现贯穿始终,对六经辨证中温法角药的应用配伍进行了初步探析。
细叶香茶菜乙酸乙酯部位对肝癌HepG2细胞的影响
刘金海,谢鹏,张会丽,李梦,张萌萌
2020, 16 (8): 14-19. [摘要] (173) PDF (1823KB)(426)
目的:研究细叶香茶菜乙酸乙酯部位对肝癌HepG2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epG2细胞,设置空白组(NC)作为对照,细叶香茶菜乙酸乙酯部位药物(SPS)干预,观察miR-429/FZD4的表达。结果:细叶香茶菜乙酸乙酯部位能使HepG2细胞的活力降低,凋亡率升高。结论:细叶香茶菜乙酸乙酯部位对肝癌HepG2细胞的影响可能与激活STAT蛋白磷酸化和调控miR-429/FZD4的表达有关。
基于“子午流注纳支法”探讨择辰训练太极拳防治消渴的机理
杨璐萍; 胡益娟; 钟冬灵; 李梦晓; 张福蓉; 金荣疆;
2018, 14 (9): 50-52. [摘要] (124) PDF (1593KB)(484)
消渴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等导致机体阴虚内热,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等主要症状的病证,西医称之为糖尿病,治疗以控制血糖为主,以营养治疗、运动治疗、健康教育为辅,最新研究指南指出运动控制是糖尿病治疗过程的关键之一。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锻炼功法,在改善糖代谢异常、治疗糖尿病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方面有突出作用。许多文献表明"子午流注纳支法"对消渴具有正向调控作用。从"子午流注纳支法"出发,结合消渴的病因病机,归纳择辰训练太极拳对消渴病的防治意义,探讨其作用机理。
毫火针治疗后遗症期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观察
刘美荣; 闭红函; 李梦丝;
2018, 14 (11): 168-170. [摘要] (134) PDF (1522KB)(371)
目的:探讨毫火针疗法对后遗症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毫火针治疗组)和对照组(毫针常规针刺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分别记录治疗前后的Sunnybrook(多伦多)面神经功能评分、生理功能(FDIP)评分、社会交往及自我感觉(FDIS)评分和不良事件评分,并进行总体疗效观察和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Sunnybrook(多伦多)面神经功能评分及生理功能评分(FDIP)、社会交往及自我感觉评分(FDIS)、总体临床疗效的差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耐受性评价,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毫火针针体细、痛苦小、疗效显著,可将其用于临床治疗后遗症期周围性面瘫,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近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证型研究进展
郑美思; 李梦丽; 张强; 赵琦瑶; 谢俊彦; 江启煜
2017, 13 (20): 67-70. [摘要] (157) PDF (1465KB)(644)
被引次数: Baidu(1)
读经典“天人合一”话秋三月
冯婷; 李梦; 彭家玺; 张玥玥; 杨娇; 罗玲
2016, 12 (13): 6-7. [摘要] (110) PDF (425KB)(405)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儒、道、释三家均有阐述。其基本思想是人类的生理、伦理、政治等社会现象和自然的直接反映。只有"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和于人事"才能保证人体健康长寿。秋三月中孟秋、仲秋、季秋气候各有特点,根据天人合一的思想"因时制宜",对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变化,指导养生与预防,提示临床诊断治疗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