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痹证是指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疾病[1]。痹证临床表现多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等风湿免疫性疾病相关。大量医学实践证实,瘀血是痹证致病因素和主要病理产物,痹证与血瘀密切相关。本文从"痹证与血瘀"角度作初步阐释。1中医学对"痹证与血瘀"的认识1.1因瘀致痹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对小鼠的耐缺氧、抗疲劳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四君子汤低、中、高剂量组(37.5、25.0、12.5g/kg),连续灌胃14d,测定其负重游泳时间、常压耐缺氧存活时间;检测疲劳运动小鼠血浆中乳酸含量.结果:四君子汤各剂量(37.5、25.0、12.5g/kg)组均能延长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和常压耐缺氧存活时间,降低小鼠血中乳酸含量,其中高、中剂量(37.5、25.0g/kg)组作用显著,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君子汤有提高小鼠耐缺氧、抗疲劳能力的作用.
目的:观察人工破膜联合缩宫素在未临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未临产产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孕产妇单纯静脉滴注缩宫素,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人工破膜。结果:两组均顺利分娩,无1例发生羊水栓塞、新生儿死亡等。治疗组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产程时间、第一产程时间、剖宫产率Apgar评分<7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破膜与缩宫素联用可明显加快宫口扩张速度,显著缩短产程,减轻未临产产妇痛苦。同时大大降低剖宫产,提高新生儿出生评分,且费用低廉,值得在产科推广使用。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孕妇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和干扰素-γ(IFN-γ)与宫内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 ISA)检测105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的外周静脉血及其新生儿的脐静脉血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FN-γ、IL-4和IL-6的水平,同时选择42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结果:HBsAg阳性孕妇分娩的105例新生儿有22例出现宫内感染,宫内感染率达到20.95%。宫内感染组的HBV孕妇血清中IL-2、IFN-γ的水平明显低于宫内未感染组的HBV孕妇和对照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宫内感染组血清中IL-4、IL-6水平则明显高于宫内未感染组和对照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和对照组孕妇相比,宫内未感染组血清中IL-2、IFN-γ、IL-4和IL-6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经相关性分析显示孕妇血清中IL-2与IFN-γ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 IL-4与IL-6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 IL-2与IL-4呈显著负相关(P<0.05); IL-2与IL-6亦呈显著负相关(P<0.05); IFN-γ与IL-4呈显著负相关(P<0.05); IFN-γ与IL-6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三组新生儿脐血清中IL-2、IFN-γ、IL-4和IL-6的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孕妇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导致IL-2、IFN-γ抗病毒作用减弱,IL-4、IL-6水平升高,不利于孕妇体内HBV清除,易致胎儿宫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