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针刺研究证据知识图谱及发表趋势分析
徐梦,李洁韵,田晨,李艳飞,年涛,吴亚楠,王艳,周丽营,杨克虎,李秀霞
2023, 19 (11): 195-201. [摘要] (11) PDF (2881KB)(315)
目的: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梳理与总结2001-2021年针刺领域相关系统评价/Meta分析(SRs/MAs)和临床实践指南(CPGs),并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以期为后续针刺领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 (WOS)核心合集2001-2021年针刺SRs/MAs和CPGs。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后,使用VOSviewer、CiteSpaceV 5.8 R3和Excel2016软件,对纳入研究的国家/地区、机构、期刊、作者和关键词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结果:该研究共纳入852篇文献,其中系统评价846篇,临床实践指南6篇。系统评价由42个国家/地区的431个不同机构出版,其中中国机构发文量最多(484篇),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庆熙大学(各73篇);指南由3个国家/地区的4个机构发布。Ernst发表论文最多(42篇),Higgins是被引用次数最多的作者(423次)。大多数研究(108篇)发表在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期刊上,而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的共引次数最多(572次)。关键词聚类分析显示,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疼痛、抑郁、失眠、癌症和血管舒缩症状等。结论:与针刺相关的SR/MAs和CPGs的数量持续增加,这意味着该领域持续吸引着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针刺的安全性、针刺对某种疾病的干预效果及其机制、针刺指南等均反映了研究热点,未来应该鼓励国家/地区及机构之间的合作,为研究热点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
甲状腺结节中医药研究进展
贺璞玉,李艳杰,倪青
2022, 18 (9): 221-226. [摘要] (89) PDF (1810KB)(217)
甲状腺结节临床检出率高,患者治疗意愿强,但西医对于良性结节缺乏非毁伤性治疗手段;中医学在该病诊治方面具有整体调节、方法多样、多靶点用药、不良反应少等优势。中医学将本病归属于“瘿病”“瘿瘤”等范畴,认为情志因素、饮食水土、个人体质、六淫邪毒等是其发病重要影响因素;现代医家立足前人经验,在临床中不断实践,对甲状腺结节病因病机的认识主要形成了“肝郁气滞说”“肝郁脾虚说”及“冲任失调说”;临床中综合“阴-阳-平三结辨证”“早-中-晚三期辨证”“根据结节性质辨治”等辨证方法,以清热散结、温阳散结、软坚散结、理气散结、化痰散结、活血散结等为主要治法,取得显著疗效。探索现代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多方面对甲状腺结节中医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我国药学科普发展现状及我院中医药科普创作推广思路探讨
杨雅淋,王军大,李艳艳,谢叶红,田中华,李云逸,郑姣妮,方志娥
2022, 18 (5): 235-239. [摘要] (86) PDF (1621KB)(374)
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药学科普发展现状,探讨药学科普推广的深远意义,并结合重庆市中医院自身优势与特色,采用多维度、多样化的创作手法,丰富中医药类科普形式与内容。同时,基于多种传播平台,运用多种传播手段,梳理出一条适合中医药学类科普发展与推广的高效模式,提高中医药类科普创作质量,纠正大众用药误区,树立大众健康自信。
基于药物警戒指导下的中药临床药学安全观
方志娥,李强,李艳艳,李云逸,黄明春,杨雅淋
2022, 18 (3): 232-235. [摘要] (44) PDF (1863KB)(84)
中药药物警戒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融合中医传统安全用药知识与现代药物警戒的方法论,是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行为指南,有力地保障了临床的安全用药,极大地促进了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主要分析论证中药临床药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药物风险和安全评价以及中药临床药师所应遵循的实践指南之间的关系,进而阐释中药临床药师与药物警戒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临床合理用药、处方合理性的审核、临床用药的监护以及用药与科普宣教之间的紧密性、必要性、重要性及实践性。由此论证开展药物警戒工作,对促进中药药物警戒研究,提升一线医务工作者的中药临床药学安全观与合理用药,进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及有效具有重要的前瞻性作用及实践指导意义。
建国以来《伤寒杂病论》相关研究著作出版情况初探
胡斌,马巧琳,王心草,李艳慧,范冬晴
2022, 18 (3): 175-179. [摘要] (50) PDF (2108KB)(102)
目的:分析和探讨《伤寒杂病论》自建国以来相关研究著作的出版情况,为进一步开展《伤寒杂病论》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方法:选用网络图书馆以及网络商业平台中所收录的1949-2020年间所有与《伤寒杂病论》相关著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著作数量、类别、出版社、地区、定价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伤寒论》类和相关校注类著作出版数量最多;近10年来对《伤寒杂病论》的研究著作量迅猛增加;华北地区尤其是北京占据着著作出版的极大部分,著作价格随时间推移有所上涨,价位区间总体偏低。结论:国内对《伤寒论》的研究已趋于成熟,未来可以从不同方面进一步研究《伤寒杂病论》,深度挖掘其中蕴含的宝贵学术思想。适当多层次多架构地补充扩展研究类别,守正创新。出版优势明显的地区应进行更充分的学术交流。要大力发展中医药出版事业以满足社会需求。
扶正消瘤汤辅助治疗乳腺癌患者的疗效Meta分析
李艳,王攀攀,李玲玉,邹卓伶,陈伊,韩莉
2021, 17 (12): 176-181. [摘要] (60) PDF (1893KB)(125)
目的:系统评价扶正消瘤汤辅助治疗乳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通过检索维普(VIP)、万方(WanFang Data)、中国知网(CNKI)、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从建库至2021年3月的文献,搜集扶正消瘤汤辅助治疗乳腺癌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共获得83篇文献。由2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信息提取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后,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5篇文献,共1 258名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扶正消瘤汤能改善临床客观缓解率[RR=1.32,95%CI=(1.17,1.49)];能增强免疫力,升高CD4+[MD=4.57,95%CI=(3.61,5.54)]和升高CD4+/CD8+[MD=0.20,95%CI=(0.08,0.33)]的比值,降低CD8+[MD=-1.85,95%CI=(-2.64,-1.06)];降低肿瘤标志物CA153含量[MD=-13.29,95%CI=(-23.33,-3.26)]和CEA[MD=-3.94,95%CI=(5.35,2.52)]。结论:扶正消瘤汤辅助治疗乳腺癌患者疗效明确,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客观缓解率、增强免疫力、降低肿瘤标志物含量。上述结论因为纳入的研究文献的质量与数量局限,期待更多的大型、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实验予以验证。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组方用药规律分析
李东方,陈音,李艳
2020, 16 (12): 172-176. [摘要] (127) PDF (1631KB)(454)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中医药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组方规律进行挖掘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 FANG DATA)、维普网(VIP)中使用中医方剂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的频次统计、组方规律、新方分析等功能进行数据挖掘,对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核心药物组合、用药模式及新处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录入81篇文献,筛选出61首处方,涉及中药98味。药物四气主要以温为主,五味以辛、甘居多,归经主要属于心肝脾。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处方中,单味药物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丹参、川芎、当归、枳实、甘草、柴胡、瓜蒌、黄芪、芍药、茯苓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丹参-川芎""当归-川芎""柴胡-枳实"等。挖掘出药物内在核心组合12个,得到新方6个。结论:现代医家多认为气滞痰阻血瘀是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主要病机,且遵"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之法,活血祛瘀、理气化痰之中又重视顾护人体正虚之本,与中医"标本兼顾、气血同调"的治疗原则相符合。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得到的结果对临床选方用药及新药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HPLC法同时测定荜茇三味散中胡椒碱和荜茇宁的含量
包福明; 李艳芳; 领小;
2019, 15 (5): 62-64. [摘要] (134)
目的:建立测定由山楂、诃子和荜茇组成的蒙药荜茇三味散中胡椒碱和荜茇宁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在室温下,使用Waters Symmetry C18(250mm×4.6mm,5.0!m)柱;采用水-乙腈(50∶50)为流动相,流速1mL·min-1,进样量为10μL;检测波长343nm。结果:荜茇宁和胡椒碱分别在0.25~12.50μg·mL-1(r=0.999 0)和400~800μg·mL-1(r=0.999 0)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63%和97.09%(n=5)。荜茇三味散中胡椒碱和荜茇宁含量分别为42.014μg·mg-1和458.76μg·mg-1。结论:该方法简便、精准、回收率高,可用于蒙药荜茇三味散中胡椒碱和荜茇宁含量的同时测定。
乳癖散结胶囊联合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李艳;
2018, 14 (6): 202-203. [摘要] (171) PDF (1529KB)(401)
目的:观察乳癖散结胶囊联合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乳腺增生患者310例,以三苯氧胺治疗的163例作为对照组,以乳癖散结胶囊联合三苯氧胺治疗的147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53.06%)及显效率(38.1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1.10%、31.29%),总有效率为91.16%,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39%。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4%,随访复发率为4.7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8.83%、11.6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癖散结胶囊联合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疗效确切、复发率低,且可通过减少三苯氧胺剂量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更多还原
优选黄连制木香炮制工艺研究
王静; 李艳; 王芳; 杨明; 张帅杰; 林影影;
2018, 14 (11): 43-46. [摘要] (132) PDF (1622KB)(410)
目的:优选黄连制木香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总量、黄连总碱量为评价指标,优选黄连制木香的炮制工艺。结果:黄连制木香的最佳炮制工艺为:取木香药材和黄连粗颗粒(3∶2),混匀置蒸制容器内,加10倍量水,浸泡半小时后煮沸,保持微沸至药汁尽,去黄连留木香,60℃干燥,即得。结论:优选的黄连制木香炮制工艺稳定可行,为研究黄连制木香炮制机理提供了依据。
八珍汤治疗癌性贫血探究
杨小梅,叶蜀晖*,李艳华
2017, 13 (9): 41-42. [摘要] (239) PDF (1383KB)(669)
癌性贫血又称肿瘤相关性贫血,是癌症本身(失血、溶血及骨髓侵犯)或癌症相关治疗(尤其是放、化疗)引起的临床症状,是肿瘤常见的并发症。西医治疗癌性贫血目前主要应用EPO(促红细胞生成素),严重贫血患者可行输血治疗,可迅速改善贫血症状,但其存在输血反应及感染的风险。从中医角度浅谈癌性贫血的治疗,依据癌性贫血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认为出自《瑞竹堂经验方》的古方八珍汤治疗癌性贫血可取得一定疗效。
被引次数: Baidu(3)
肾综活血化瘀方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瘀血阻滞证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李艳秀
2017, 13 (4): 135-137. [摘要] (159) PDF (723KB)(421)
目的:研究肾综活血化瘀方治疗瘀血阻滞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PNS患者64例,按照随机方案隐藏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分别行西医常规用药及肾综活血化瘀方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指标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用药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实验室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AL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4hUP、TG、T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4.38%,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75%,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结论:肾综活血化瘀方治疗瘀血阻滞证PNS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被引次数: Baidu(1)
安坤汤对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研究简
李艳丽
2017, 13 (14): 140-141. [摘要] (154) PDF (775KB)(440)
目的:探讨安坤汤对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将70例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黄体酮胶囊口服,100mg/次,2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安坤汤,1剂/次,1次/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检测两组患者雌二醇、孕酮水平,彩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和血流参数,评估肾阳虚证候积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肾阳虚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雌二醇、孕酮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肾阳虚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雌二醇、孕酮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高于治疗前,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坤汤联合黄体酮胶囊可明显改善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患者子宫内膜血流灌注,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和容受性,提高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叶蜀晖教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经验
杨小梅; 叶蜀晖; 李艳华
2017, 13 (14): 94-95. [摘要] (184) PDF (422KB)(460)
谢旭善教授中医辨治病毒性肝炎五大疗法
张彬彬,丁广智,吴国志,谢旭善,李艳
2017, 13 (11): 22-24. [摘要] (271) PDF (1112KB)(446)
扶正化瘀胶囊治疗肝纤维化临床研究
张士红; 李艳
2016, 12 (8): 121-122. [摘要] (162) PDF (472KB)(340)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6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LN、HA、PCⅢ)、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等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化瘀胶囊治疗肝纤维化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缓肝纤维化进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被引次数: Baidu(2)
浅议“痹证与血瘀”
范为民;李艳;
2016, 12 (4): 56-57. [摘要] (99) PDF (436KB)(411)

<正>痹证是指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疾病[1]。痹证临床表现多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等风湿免疫性疾病相关。大量医学实践证实,瘀血是痹证致病因素和主要病理产物,痹证与血瘀密切相关。本文从"痹证与血瘀"角度作初步阐释。1中医学对"痹证与血瘀"的认识1.1因瘀致痹

杏香兔耳风中五种单体对NIH3T3细胞内PGE2生成的影响
谢斌;吴蓓;欧阳辉;黎田儿;李艳;张武岗;杨世林;冯育林;
2016, 12 (1): 9-11. [摘要] (98)
被引次数: Baidu(2)
中药自拟方加减治疗脑血管性头痛临床疗效探讨
李艳辉;
2015, 11 (16): 133-134. [摘要] (84) PDF (302KB)(396)
被引次数: Baidu(1)
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围绝经期干眼症临床疗效及机制探讨
李艳;
2014, 10 (24): 117-118. [摘要] (79) PDF (481KB)(516)
被引次数: Baidu(6)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分析
王爽;李艳红;
2014, 10 (15): 98-99. [摘要] (79) PDF (417KB)(445)
四君子汤对小鼠耐缺氧及抗运动性疲劳作用研究
李艳丽
2013, 9 (1): 33-34. [摘要] (67) PDF (523KB)(402)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对小鼠的耐缺氧、抗疲劳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四君子汤低、中、高剂量组(37.5、25.0、12.5g/kg),连续灌胃14d,测定其负重游泳时间、常压耐缺氧存活时间;检测疲劳运动小鼠血浆中乳酸含量.结果:四君子汤各剂量(37.5、25.0、12.5g/kg)组均能延长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和常压耐缺氧存活时间,降低小鼠血中乳酸含量,其中高、中剂量(37.5、25.0g/kg)组作用显著,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君子汤有提高小鼠耐缺氧、抗疲劳能力的作用.
 

被引次数: Baidu(2)
人工破膜联合缩宫素在未临产产妇中的应用观察
江少青,李艳,
2012, 8 (7): 168-169. [摘要] (270) PDF (498KB)(508)

目的:观察人工破膜联合缩宫素在未临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未临产产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孕产妇单纯静脉滴注缩宫素,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人工破膜。结果:两组均顺利分娩,无1例发生羊水栓塞、新生儿死亡等。治疗组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产程时间、第一产程时间、剖宫产率Apgar评分<7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破膜与缩宫素联用可明显加快宫口扩张速度,显著缩短产程,减轻未临产产妇痛苦。同时大大降低剖宫产,提高新生儿出生评分,且费用低廉,值得在产科推广使用。

被引次数: Baidu(6)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IL-2、IFN-γ和IL-4、IL-6与宫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李艳,张红梅,沈佳芳,
2012, 8 (10): 84-85. [摘要] (293) PDF (701KB)(590)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孕妇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和干扰素-γ(IFN-γ)与宫内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 ISA)检测105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的外周静脉血及其新生儿的脐静脉血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FN-γ、IL-4和IL-6的水平,同时选择42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结果:HBsAg阳性孕妇分娩的105例新生儿有22例出现宫内感染,宫内感染率达到20.95%。宫内感染组的HBV孕妇血清中IL-2、IFN-γ的水平明显低于宫内未感染组的HBV孕妇和对照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宫内感染组血清中IL-4、IL-6水平则明显高于宫内未感染组和对照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和对照组孕妇相比,宫内未感染组血清中IL-2、IFN-γ、IL-4和IL-6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经相关性分析显示孕妇血清中IL-2与IFN-γ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 IL-4与IL-6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 IL-2与IL-4呈显著负相关(P<0.05); IL-2与IL-6亦呈显著负相关(P<0.05); IFN-γ与IL-4呈显著负相关(P<0.05); IFN-γ与IL-6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三组新生儿脐血清中IL-2、IFN-γ、IL-4和IL-6的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孕妇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导致IL-2、IFN-γ抗病毒作用减弱,IL-4、IL-6水平升高,不利于孕妇体内HBV清除,易致胎儿宫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