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张振宇主任医师以益精通玄府法治疗小儿脑瘫
王宇涛,张振宇,朱玲逸,陈燊,杨丹,阮艳玲,胡
2025, 21 (2): 64-67. [摘要] (34) PDF (1858KB)(44)
小儿脑瘫是常见且易致小儿终身残疾的儿科疾病,现代医学目前主要通过肌内注射药物和手术等方式恢复脑瘫患儿的运动技能,多数侧重于预后康复,但临床疗效欠佳,且存在不良反应。张振宇主任医师根据《黄帝内经》及其他中医古籍中关于“精、髓、玄府”的论述,认为小儿脑瘫的中医根本病机是肾精不足、玄府不通,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经验,治疗主方采用六味地黄丸合续命汤,通过辨证论治从根本上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疗效显著。
白花前胡单株类型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徐广,杨丹,谭秋生,罗敏,郭瑀,邓才富
2024, 20 (3): 31-35. [摘要] (19) PDF (2582KB)(111)
目的:探索白花前胡栽培群体单株的差异性。方法:采集单株前胡观察农艺性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白花前胡单株类型指纹图谱;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差异性。结果:叶型有阔叶、狭叶和两者之间的中间型三类,叶色主要是绿色、淡红色、淡紫红色、黄绿色;建立了16批单株白花前胡HPLC指纹图谱,色谱图相似度为0.545~0.999,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白花前胡分为两大类,其引起差异性的特征成分主要为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结论:该研究建立的白花前胡的化学成分HPLC指纹图谱能较好地分析其栽培群体单株的差异性,可为白花前胡的种质资源挖掘和利用提供参考。
不同提取方法对白花前胡指标成分含量的影响
徐广,谭秋生,杨丹,傅滟,郭瑀,罗川,罗敏,邓才富
2022, 18 (3): 42-44. [摘要] (101) PDF (1562KB)(202)
目的:考察不同提取方式对前胡药材中白花前胡甲素和白花前胡乙素的影响,探寻白花前胡指标成分提取方法。方法:采用超声法和回流法提取,以HPLC法测定指标成分含量。结果:4种不同土壤类型的白花前胡样品的甲素和乙素含量存在差异;回流法制样处理白花前胡甲素含量均高于超声法制样,而乙素含量则相反。结论:回流法有利于白花前胡甲素的提取,较超声法提高了8.7%~21.9%;超声法有利于白花前胡乙素的提取,较回流法提高了10.4%~21.95%。选择合适的提取体系和方式可提高白花前胡有效成分的可检测性。
瑶药蚂蝗七水煎液对小鼠离体肠平滑肌的影响
刘传梦,杨丹荔,冯秋瑜
2022, 18 (2): 24-29. [摘要] (78) PDF (1803KB)(111)
目的:观察瑶药蚂蝗七水煎液对小鼠离体肠平滑肌的收缩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通过离体肠肌试验,考察不同剂量的蚂蝗七水煎液对正常肠肌及在工具药乙酰胆碱和阿托品的作用下离体肠平滑肌活动的影响,记录肠肌收缩的张力信号值及频率。结果:蚂蝗七水煎液对正常小鼠离体肠平滑肌收缩作用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或P<0.05),能明显拮抗乙酰胆碱(Ach)对小鼠离体平滑肌的兴奋作用,能与阿托品(Atr)协同作用于小鼠离体肠平滑肌,增强抑制作用。结论:瑶药蚂蝗七水煎液对小鼠离体肠平滑肌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阻断M受体相关。
前胡提取方法比较
徐广,谭秋生,罗敏,郭瑀,杨丹,邓才富,杨永东,任星宇,傅滟
2021, 17 (7): 68-70. [摘要] (157) PDF (1847KB)(553)
目的:考察不同的提取方式对前胡的指标成分白花前胡甲素和乙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以白花前胡甲素和乙素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其含量;比较不同溶液、不同提取方法等工艺条件下白花前胡甲素和乙素含量的差异。结果: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的HPLC图谱相似度高,甲醇超声法提取白花前胡甲素的含量较高,甲醇摇瓶法提取白花前胡乙素的含量较高。结论:安全、温和的提取工艺适合于白花前胡指标成分的提取。
高龄孕妇先兆流产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概述
杨丹丹,吴涢婷,陈锦红
2020, 16 (9): 188-190. [摘要] (155) PDF (1435KB)(416)
先兆流产是临床常见妊娠疾病,严重危害妇女身心健康及其家庭和谐。由于婚姻观及生育观念的转变、国家生育政策支持等原因,高龄孕产妇存在逐年增多的趋势,但其发生先兆流产的风险明显高于适龄孕产妇。分析中医医家对胎漏、胎动不安的相关论述,总结高龄女性先兆流产的中医病因病机:先兆流产以肾虚为本,血热是发病的重要环节,与肝、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可为临床治疗高龄女性先兆流产提供中医理论依据。
维药起尔玛欧克贴敷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杨丹,陈磊,杨瑞萍
2020, 16 (8): 29-31. [摘要] (137) PDF (1466KB)(355)
目的:探讨维药起尔玛欧克贴敷(维药贴敷)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8);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维药贴敷治疗,持续治疗时间为一个疗程(10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并通过田中靖久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以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症状的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8.00%和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52.00%,对照组为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症状量表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评分都有显著提高,但观察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独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相比,采用针刺联合维药贴敷治疗,治愈率和有效率更高,且对症状改善效果更佳。
推拿结合温针灸治疗早期原发性冻结肩对照研究
杨丹; 周晶; 赵焰;
2019, 15 (4): 122-125. [摘要] (140)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原发性冻结肩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推拿组20例,应用推拿手法治疗;温针灸组20例,应用温针灸治疗;推拿结合温针灸组20例,应用推拿结合温针灸治疗。3组均治疗1次/d,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于治疗前、每疗程结束后分别采用总体疗效评价、VAS视觉疼痛量表、肩关节活动度(PROM)评分进行疼痛和肩关节活动能力评价。结果:治疗前3组的VAS、PROM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的VAS、PROM评分均分别高于治疗前,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组治疗1、2个疗程后的VAS评分均高于温针灸组(P<0.05);推拿结合温针灸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均高于推拿组、温针灸组(P<0.05);推拿组治疗3、4个疗程后的PROM评分均高于温针灸组(P<0.05);推拿结合温针灸组治疗PROM评分均高于推拿组、温针灸组(P<0.05)。总体疗效评价,推拿组结合温针灸组总有效率为95%,推拿组、温针灸组总有效率均为90%(P<0.05)。结论:温针灸止痛效果优于推拿治疗,推拿更有助于改善肩关节活动度,而推拿结合温针灸综合治疗方案相对于推拿、温针灸单一疗法能显著提高原发性冻结肩患者的总体疗效。
针刺配合DMS治疗进行性核上性麻痹1例
倪晨斐; 杨丹; 魏昌秀;
2018, 14 (3): 148-149. [摘要] (192) PDF (323KB)(393)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是临床较少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对1例PSP患者采用针刺配合DMS治疗,收到一定疗效。
针刺为主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1例
黄晓青; 杨丹; 魏昌秀;
2018, 14 (2): 145-146. [摘要] (179) PDF (319KB)(399)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全世界少见的疑难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采用针刺为主治疗1例ALS患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将其记录以供同道参考。
刺血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增效作用及对椎动脉血流的影响
龙海萍; 杨丹; 蔡伟; 刘明辉; 陈艳阳;
2018, 14 (1): 163-166. [摘要] (169) PDF (643KB)(402)
目的:观察刺血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增效作用及对椎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选用刺血疗法+普通针刺+拔罐治疗,对照组选用普通针刺+拔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左右侧椎动脉收缩期、舒张期血流速度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愈显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针刺结合拔罐基础上加上刺血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增效作用;针刺加拔罐能增加患者双侧椎动脉的供血。
益气活血汤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76例临床观察
杨丹丹;
2017, 13 (23): 136-137. [摘要] (138) PDF (474KB)(367)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汤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6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常规采用扩血管、强心、利尿、降压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益气活血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功能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76.32%),组间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指标水平[(43.15±5.14)%]显著高于对照组[(34.26±4.87)%],观察组LVDd[(53.46±4.56)%]、LVDs[(43.15±5.24)%]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58.17±3.85)%、(49.47±4.19)%],组间差异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42%,与对照组(21.05%)比较组间差异P>0.05。结论: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益气活血汤治疗可有效提高心功能,治疗效果较好,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孙刚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经验
杨丹,孙刚
2017, 13 (10): 79-80. [摘要] (216) PDF (1335KB)(651)
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机为本虚标实,尤以肾阳虚衰为主,故孙刚教授在治疗心衰时,以温肾助阳为本。总结孙刚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经验,为临床提供借鉴。
铺灸疗法治疗痹证临床应用体会
胡万琴;杨丹;
2016, 12 (23): 100-102. [摘要] (89)
简述督脉铺灸法治疗痹症的临床体会。以背部正中督脉及膀胱经第一侧线穴位施术为主,根据病证不同配合其他部位,涂擦铺灸液、铺垫生姜泥、放置药艾炷点燃施灸。施术面积广,艾炷大,时间长,火力足,具有温补督脉、强壮真元、调和阴阳、温通气血、调节脏腑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柱相关疾病。铺灸的特色在于热力叠加,重在温通;调节整体,兼顾局部;择时施治,顺应变通。以临床病例为说明,通过经络理论对其治病机理进行探讨,进一步对临床治疗该疾病起借鉴作用。
铺灸疗法治疗痹证临床应用体会
胡万琴;杨丹;
2016, 12 (23): 100-102. [摘要] (70) PDF (530KB)(326)
简述督脉铺灸法治疗痹症的临床体会。以背部正中督脉及膀胱经第一侧线穴位施术为主,根据病证不同配合其他部位,涂擦铺灸液、铺垫生姜泥、放置药艾炷点燃施灸。施术面积广,艾炷大,时间长,火力足,具有温补督脉、强壮真元、调和阴阳、温通气血、调节脏腑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柱相关疾病。铺灸的特色在于热力叠加,重在温通;调节整体,兼顾局部;择时施治,顺应变通。以临床病例为说明,通过经络理论对其治病机理进行探讨,进一步对临床治疗该疾病起借鉴作用。
路绍祖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痹证临床举隅
任彩虹;杨丹;路绍祖
2015, 11 (5): 57-58. [摘要] (76) PDF (271KB)(469)
奥曲肽联合血凝酶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张惠,杜多琼,杨丹等
2013, 9 (9): 185-186. [摘要] (60) PDF (291KB)(342)

目的:分析奥曲肽联合血凝酶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2例,分为三组,每组24例,所有患者,一经确诊均给予抗感染、卧床休息、肠内外营养、禁食禁水、补充电解质、水分等对症治疗,重度贫血着给予输血.A组使用奥曲肽治疗,首剂0.1mg静脉注射,再以30~50μg/h静脉泵入,停止出血后持续泵入2~3d;B组为血凝酶组,以血凝酶2000U融入20mL生理盐水,口服,4~6h一次;C组为联合用药组,奥曲肽首次0.1mg静脉注射,再以30~50μg/h静脉泵入,血凝酶2000U融入20mL生理盐水,口服,4~6h一次,对比三组患者的出血控制情况.结果:A组出血控制总有效率为83.3% (20/24),B组出血控制总有效率为79.1%(19/24),C组出血控制总有效率为95.8%(23/24),且C组症状改善时间较其他两组更短,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血凝酶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良好,见效快,值得推广应用.
 

被引次数: Baidu(35)
不同方法治疗面部神经麻痹临床观察
杨丹青
2013, 9 (7): 116-117. [摘要] (61)

目的:比较分析针灸配合口服中药治疗和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面部神经麻痹的效果.方法:对50例面部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为48.0%,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患者的痊愈率为32.0%,总有效率为72.0%.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较针灸配合口服中药在面部神经麻痹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痊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被引次数: Baidu(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