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吴门女科温阳通络方口服联合外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研究
陈新悦,陈宣伊,许小凤,梁国强
2023, 19 (9): 119-124. [摘要] (11) PDF (1926KB)(96)
目的:观察温阳通络方口服联合外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口服组、外敷组、口服+外敷组,每组各30例。3组分别给予温阳通络方口服、温阳通络方外敷、温阳通络方口服+外敷治疗,观察3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局部体征评分、疼痛程度(VAS)评分、异位囊肿体积大小、双侧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血清CA125水平,评价临床综合疗效。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前年龄、病程、既往相关手术次数等基线资料、中医证候评分、局部体征评分、疼痛程度评分、异位囊肿体积、双侧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血清CA125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中医证候评分、局部体征评分、疼痛程度评分、异位囊肿体积、双侧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血清CA125水平均有下降(P<0.05)。治疗后口服+外敷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次症积分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主症积分明显低于口服组(P<0.05),但与外敷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口服+外敷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口服+外敷组中局部体征积分、双侧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CA125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温阳通络方口服联合外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综合疗效明显,能缓解患者痛经程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另外还能加速患者局部体征的减轻,改善局部微循环状态,下调患者生物学标志物血清CA125的水平。
吴门调脂颗粒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NF-κBp65/P38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
梁国强,葛惠男,章一凡,欧阳八四,郭金伟,孙柳,杰辉,龚诚,沈贤敏,朱慧,沈为濂,朱惠萍
2021, 17 (5): 19-23. [摘要] (168) PDF (2535KB)(579)
目的:探究吴门调脂颗粒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NF-κB)p65、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灌服80mg/kg/d多烯磷脂酰胆碱)和中药低、高剂量组(灌服4g生药/kg/d、8g生药/kg/d剂量的吴门调脂颗粒方),每组10只大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8周复制大鼠脂肪肝实验动物模型后开始给药4周,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给药结束后以对应的试剂盒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血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HE染色观察脊髓形态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法(IHC)检测肝组织NF-κBp65、P38MAPK蛋白的表达。结果:吴门调脂颗粒方干预NAFLD大鼠4W后。与模型组比较,吴门调脂颗粒方大剂量血清TG、LDL-C、AST、IL-1β、IL-6... 更多
易筋经结合穴位埋线治疗肥胖临床疗效观察
梁国强;欧阳八四;张国栋
2020, 16 (7): 115-118. [摘要] (118) PDF (1580KB)(488)
目的:观察易筋经结合穴位埋线治疗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肥胖患者90例随机分为训练组、治疗组和联合组3组,训练组采用易筋经训练,治疗组采用单纯穴位埋线治疗,联合组在训练组的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治疗。3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以体脂率、生化指标、减肥疗效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训练组脱落1例。联合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平均腰围、平均臀围、体脂率、脐周下脂肪厚度和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以及满意度和总体减肥疗效均优于单纯训练组和治疗组(P<0.05)。结论:易筋经结合穴位埋线治疗优于单纯易筋经训练和单纯穴位埋线治疗,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栀子甘草豉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及预后研究
梁国强
2017, 13 (7): 120-121. [摘要] (245) PDF (733KB)(432)
目的:探究栀子甘草豉汤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6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栀子甘草豉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中医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0%,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实验组复发率为4.7%,低于对照组的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栀子甘草豉汤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