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皮类中药和叶类中药的来源信息及显微鉴定规律
梁威,林艳明,周敬凯,傅榕冰
2024, 20 (9): 28-32. [摘要] (27) PDF (1907KB)(132)
目的:探究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一部)收录皮类中药和叶类中药的来源信息及显微鉴定规律。方法:查阅筛选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录的皮类中药和叶类中药,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药材的数量、基原植物、药用部位、采收期、干燥方法、贮藏要求、显微特征等信息。结果: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共收录15科19种皮类中药和25科31种叶类中药,分别占其收录616种药材和饮片的3.08%和5.03%。皮类中药多数以干燥的树皮或根皮为药用部位,多数在“春、秋两季”或“夏、秋两季”采收,并有14种药材的干燥方式为晒干。叶类中药多数以干燥的叶为药用部位,多达16种药材在“夏秋二季”采收,并有12种药材的干燥方式为晒干。皮类中药与叶类中药的贮藏要求均可分为“置干燥处”“置阴凉干燥处”“置通风干燥处”。皮类中药有石细胞、纤维、草酸钙方晶、草酸钙簇晶、淀粉粒、晶纤维等显微特征。叶类中药有不定式气孔、平轴式气孔、非腺毛、腺毛、草酸钙簇晶、草酸钙方晶、晶纤维等显微特征。结论:皮类中药与叶类中药的来源信息和显微特征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和多样性,还需分析2020年版《中国药典》对两者的具体记载内容,以进一步发掘药材的鉴别规律和开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