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川乌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萧文科,许雅馨,甘彦雄,敬丽佳,孟宪丽,温川飙,郑世超
2022, 18 (9): 122-131. [摘要] (43) PDF (3838KB)(148)
目的:川乌功善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临床应用历史悠久,因而探索近年来川乌研究情况、热点及趋势。方法:运用CiteSpace软件,结合文献计量学方法,可视化呈现文献研究作者、机构、关键词等内容,分析川乌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结果:检索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建立川乌相关研究文献数据集,经筛选最终纳入中文文献1 426篇,英文文献439篇。中、英文文献作者分析结果表明,刘佳和Zhiqiang Liu是川乌研究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并形成稳定的核心研究团队;发文机构分析显示,北京中医药大学和成都中医药大学分别是川乌中文和英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但机构间合作缺乏;中英文关键词分析显示,川乌研究热点主要聚焦川乌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炎与毒性机制研究,以及减毒增效炮制及机制研究与“十八反”重认识研究。结论:预测川乌研究趋势为:川乌新型炮制工艺研究,从组学层面对川乌药理/毒性及其配伍减毒/增效机制具体通路研究,以及融合信息技术对川乌及其配伍数据挖掘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四川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肖丽,宋青玲,陈亦秋,罗掬月,高文静,黄玲,温川飙
2022, 18 (2): 213-216. [摘要] (68) PDF (1889KB)(209)
通过解读中医药文化历史,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四川中医药文化的发展现状,规划并拓展川派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交流的新策略。展示川派道地药材国际贸易情况,以中医药文化特色为基础,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以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为途径,打造四川省新中医药文化品牌,以期达到推动四川中医药文化对外横纵双向交流发展的目的。
国内中医体检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可视化数据挖掘研究
胡远樟;余泽芸;曹悦;温川飙;何黎;罗悦
2020, 16 (6): 156-160. [摘要] (153) PDF (2284KB)(552)
目的:探讨国内中医体检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方法:应用文献数据挖掘可视化工具CiteSpace和VOSviewer,以CNKI收录的中医体检相关文献为数据来源,梳理国内中医体检发展脉络,分析国内中医体检研究热点,探析发展趋势。结果:国内中医体检领域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中医体质、健康管理、治未病等三个方面,中医体质辨识、慢性代谢性疾病、中医经络检测、体检指标等被学者们重点关注。结论:国内中医体检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且不断创新的探索阶段,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中医体检自动化模型、慢性代谢特异性疾病体检方案等层面的应用研究将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慢性胃炎中医四诊信息客观化研究进展
宋海贝; 温川飙;
2019, 15 (1): 176-178. [摘要] (168) PDF (1555KB)(575)
在慢性胃炎的研究过程中,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将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对采集到的舌诊、面诊、脉诊信息进行分析,并与慢性胃炎中医诊断相关联,为临床提供客观化和标准化的诊断依据。整理概括近20年来有关慢性胃炎舌诊、面诊和脉诊的信息化研究成果,以期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慢性胃炎四诊信息客观分析量化标准,用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中医药院校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硬件类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贾伟; 温川飙; 严小英; 符涛; 陈菊; 高原; 叶桦; 赵珠婷;
2018, 14 (6): 204-207. [摘要] (213) PDF (1719KB)(404)
国内中医药院校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大多脱胎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且以软件教学为主,对硬件的教学不够重视。随着中医药信息化的发展,中医器械、仪器等在硬件层面的技术水平越来越不符合时代发展趋势。中医医疗器械与西医相比,存在技术水平、使用效率低等缺点。针对国内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现状,围绕培养体现中医特色的信息化专业人才,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提高动手能力等方面提出基于CDIO的硬件类课程改革措施与实施方法。教学实践证明,所提出的方法具有一定的高效性和实践性。 更多还原
中药质量追溯体系研究开发
施明毅; 胡禄; 欧瑞婷; 赵姝婷; 温川飙;
2018, 14 (6): 75-77. [摘要] (179) PDF (2393KB)(420)
中药质量追溯体系通过对中药信息的记录、查询以及产品的溯源,实现中药从种植到消费全过程的追踪和监管,是解决中药质量问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总结中药质量追溯体系关键技术、中药溯源系统设计及开发等方面,并就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更多还原
人参果产品开发研究现状
施明毅; 赵姝婷; 温川飙; 李小芳;
2018, 14 (1): 59-61. [摘要] (179) PDF (671KB)(404)
人参果主含人参皂苷等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相关产品开发涉及血管疾病、癌症及糖尿病等药品,以及抗疲劳、提高免疫力及延缓衰老等保健食品。简要介绍人参果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研究进展,阐述相关产品开发现状。
基于大数据深度学习的中医“证候”到“方剂”的新型算法研究
谢天宇; 曹继忠; 赵姝婷; 温川飙;
2018, 14 (1): 51-53. [摘要] (197) PDF (583KB)(385)
目的:探索中医师类似于近代控制论"黑箱原理"的辨证论治、选法定方的思维过程。方法:采用一种学习深层非线性网络结构,利用挖掘出的信息建立的数据仓库、训练模型,确定新型算法中更为高效的网络权重。结果:设计出了"证候"到治法"方剂"的具有复杂线性关系与大数据等特点的新型算法,实现"证候"到治法"方剂"的相对准确对应。结论:新型算法的研究有望在现有条件下取得93%以上的选法定方准确率,达到临床和科研对计算机外脑论治的要求,来实现"证候"到"方剂"的准确对应,为中医客观化探索一种新的数据分析和研究方法,以规范中医论治过程。
中药质量追溯体系关键技术研究
施明毅,温川飙,胡禄,付亚,李小芳
2017, 13 (9): 53-55. [摘要] (216) PDF (1405KB)(700)
中药溯源是借助现代物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对中药信息的记录、查询以及产品的溯源,实现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和使用”全过程的追踪和监管。中药质量追溯体系旨在从中药质量溯源控制到中药汤剂数字化的管理,为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该体系的建立,需要集成物联网传输技术、中药质量控制技术、中药汤剂数字化等关键技术的支持,通过对相关技术研究的论述,从而更有利于该体系的推广应用。
民族医药数据库平台构建探讨
曹继忠,谢天宇,黄玲,陈菊,温川飙
2017, 13 (9): 13-15. [摘要] (282) PDF (1381KB)(604)
自“九五”计划开始,国家就积极推行了发展民族医药的政策。随着医药信息化的发展,构建民族医药数据库平台显得十分迫切。根据民族医药的自身特点,从民族医药的大致分类、保护民族医药知识、国家政策和民族医学教学、研究的需要等四个方面,叙述了构建民族医药数据库平台的必要性。并根据民族医药研究的当前状况与已有的工作基础,论述了其构建的可行性。最后就构建民族医药平台的意义进行了总结。
不同点穴手法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取穴机理探讨
李慧; 陆秋蓉; 范旦; 黄玲; 温川飙;
2017, 13 (23): 63-64. [摘要] (180) PDF (516KB)(376)
在祖国传统外治法中,点穴手法属于一种穴位刺激类手法,即"以指代针"对穴位进行一定的刺激。椎动脉型颈椎病为颈椎病的一种类型,以眩晕、头痛、耳鸣、恶心、呕吐等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在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治疗方法中,点穴手法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临床疗效较为肯定。点穴手法流派众多,各具特色,包括以阿是穴点穴法为主、以反阿是穴点穴法为主、循经点穴法、"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点穴法及不同点穴手法的交织融合。对点穴手法的取穴机理进行初步探讨,以总结经验指导临床。
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穴位热敏化客观化研究
陆秋蓉; 李慧; 范旦; 谢静; 温川飙
2017, 13 (17): 98-100. [摘要] (186) PDF (1286KB)(368)
信息化助力中医特色专科医疗质量管理
范旦,赵晓霞,黄玲,李慧,陆秋蓉,温川飙
2017, 13 (11): 158-159. [摘要] (150) PDF (745KB)(428)
主要介绍中医特色专科医疗质量信息化在病案、临床路径管理及变异的处理和对原始数据分析上的应用。中医特色专科医疗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在中医特色科室运行中对科室优势病种管理、降低成本、减少变异、提高医院特色专科的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能起到较好作用。
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用穴规律研究
谢静; 李宜为; 温川飙;
2016, 12 (24): 89-91. [摘要] (118) PDF (513KB)(431)
目的:分析文献中关于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用穴,并探究其用穴规律。方法:检索近5年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文献,应用EXCEL对文献中所涉及的穴位分别进行频次、与十四经的关联所属和分布部位的分析整理。结果:纳入文献72篇,共涉及62个穴位,分析发现所选腧穴使用频率最高的前三位依次是关元(63次)、三阴交(43次)、气海(41次)。穴位与十四条经脉关联所属最密切的三条经脉依次是任脉(189次)、足阳明胃经(143次)、足太阴脾经(89次)。按不同部位穴位分布的频率排序前三位分别是下腹部(273次)、下肢(173次)、上腹部(67次)。结论: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核心穴位为关元,应用最多的经脉为任脉,穴位选取的主要部位为下腹部。
被引次数: Baidu(18)
中医优势病种信息化研究
包中龙;裴敬;仲瑞雪;陈菊;温川飙;
2015, 11 (14): 1-3. [摘要] (89) PDF (904KB)(447)
被引次数: Baidu(6)
根据大、小承气汤探讨《伤寒论》中处方药力控制
包中龙;温川飙
2015, 11 (13): 52-53. [摘要] (77) PDF (400KB)(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