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基于《黄帝内经》气虚理论对动脉粥样硬化论治探微
周鑫,王帅
2024, 20 (3): 206-210. [摘要] (14) PDF (2108KB)(71)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本虚标实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机。从《黄帝内经》气虚理论出发,以五脏及营卫之气的虚损作为切入点,探讨其影响津液血液运行从而产生“痰瘀毒”等病理产物的作用机制,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病机。治疗上应以补益为主,佐以活血化瘀之法。
基于文献挖掘探讨难治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特征
张梦迪,毕颖斐,王贤良,王帅,张璇,刘源,毛静远
2023, 19 (1): 165-168. [摘要] (47) PDF (769KB)(71)
目的:基于文献总结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纳入的中医药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相关文献,提取中医证候类型及证候要素,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筛选文献34篇,纳入病例2 299例。虚性证候要素以阳虚为首,气虚、阴虚为辅,兼见津亏,少见血虚;实性证候要素以血瘀为首,依次为水饮、痰浊、热蕴。证候类型多以虚实夹杂证为主(占比57.24%),本虚证以阳气亏虚证为首;标实证以心血瘀阻证为首;虚实夹杂证以气虚血瘀证、阳虚血瘀证、阳虚水停证多见。不同地域证候要素分布存在差异,西北地区以气虚、阴虚多见;华南、西南地区多见水饮、痰浊。结论:难治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特征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以阳虚为主,标实以血瘀、水饮为主。不同地域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证候要素分布具有差异性。
基于谱效关系的荆芥穗药效部位治疗结肠癌药效质量标志物研究
贾梦楠,王帅,李天娇,包永睿,孟宪生
2022, 18 (8): 33-38. [摘要] (59) PDF (1326KB)(121)
目的: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及偏最小二乘回归法预测荆芥穗药效部位体外治疗结肠癌的药效质量标志物,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不同产地荆芥穗化学轮廓谱,且进行对照品比对;采用AO/EB染色法及CCK-8法,开展荆芥穗治人肠癌HT-29细胞的药效学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及偏最小二乘法,基于化学轮廓谱与抗肿瘤活性的关联,筛选荆芥穗治疗结肠癌的药效质量标志物。结果:10批不同产地荆芥穗药效部位相似度良好,相似度均>0.96。不同产地荆芥穗提取物均能明显抑制人肠癌HT-29细胞的增殖。灰色关联及偏最小二乘法分析结果显示,原儿茶醛、咖啡酸、对香豆酸、木犀草苷、橙皮苷、异绿原酸C、木犀草素、香叶木素与荆芥穗药效部位治疗结肠癌作用关联度值较高且呈正相关。结论:荆芥穗药效部位中的8种成分可以作为荆芥穗治疗结肠癌的潜在药效质量标志物。
中药联用ARBs治疗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疗效性与安全性系统评价
王越悦,王凤荣,王帅
2021, 17 (5): 136-141. [摘要] (198) PDF (1995KB)(590)
目的:分析中药联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治疗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LVH)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从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CBM、Wanfang Data数据库的文献,按照纳排标准选择文献并完成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最终纳入13个随机对照试验,共计1 178例患者。结果显示:(1)逆转LVH方面:LVDd(P=0.13,WMD=-1.72,95%CI:-3.95~0.52);IVST (P=0.009,WMD=0.44,95%CI:0.11~0.77);LVPWT(P=0.000 3,WMD=-0.91,95%CI:-1.40~-0.42);LVMI(P<0.000 1,WMD=-8.16,95%CI:-11.97~-4.34);除LVDd外,各指标组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降压疗效:SBP(P=0.001,WMD=-6.40,95%CI:-10.35~-2.45);DBP(P=0.000 7,WMD=-4.37... 更多
基于不同肿瘤部位的中药路路通抗肿瘤药效成分筛选研究
杨欣欣,王帅,李天娇,包永睿,孟宪生
2020, 16 (10): 76-80. [摘要] (102) PDF (1562KB)(536)
目的:根据中药路路通的功能主治、性味归经,采用体外药效评价方法,对路路通不同药效成分及提取部位进行体外药效评价研究,确定路路通的药效部位,为其抗肿瘤药物筛选奠定前期实验基础。方法:采用MTT法开展不同浓度路路通药材中5种活性成分对于6种人源肿瘤细胞的体外药效评价研究。结果:实验研究表明,路路通中5种活性成分对6种不同器官的肿瘤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提取液表现出较强的抗肿瘤活性;路路通中5种活性成分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人胃癌细胞株HGC-27、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的抑制作用优于其他3种肿瘤细胞。结论:研究结果为中药路路通药效成分的筛选及候选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奠定了前期实验基础。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矿物药白矾硝石治疗宫颈癌配伍规律研究
陈祥晖; 李慧; 包永睿; 王帅; 李天娇; 孟宪生;
2019, 15 (7): 180-183. [摘要] (106)
目的:开展矿物药白矾、硝石配伍组对宫颈癌Hela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筛选出白矾、硝石最佳配伍比例及浓度,为进一步解释平消片中白矾、硝石的配伍比例的合理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设计并制作一种集浓度自动生成及配伍功能的微流控芯片,结合Hoechst 33342/PI双染荧光技术,以Hela细胞凋亡坏死率为评价指标,进行白矾、硝石配伍组对Hela细胞体外抑制试验,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白矾、硝石配伍组与平消片的药效差异性研究。结果:白矾、硝石各配伍组与对照组的Hela细胞凋亡坏死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矾、硝石最佳配伍比例为1∶1,最佳浓度为7.5 g/L,最佳配伍组Hela细胞的凋亡坏死率为(49.92±1.53)%;平消片阳性对照组Hela细胞凋亡坏死率为(36.21±0.23)%,原方白矾、硝石组凋亡坏死率为(32.18±1.12)%,经统计分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矾、硝石的最佳配伍比例与平消片中白矾、硝石比例一致;白矾、硝石配伍组对平消片原方药效贡献率为88.90%。白矾、硝石为平消片的抗宫颈癌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本研究科学解释了平消片矿物药白矾、硝石配伍合理性及组方合理性,同时也为矿物药在抗肿瘤方面的新药研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菟丝子黄酮对大鼠HSC-T6细胞凋亡影响研究
包永睿; 杨欣欣; 王帅; 李天娇; 孟宪生;
2019, 15 (7): 26-30. [摘要] (144)
目的:构建一种集成有浓度梯度及微阀结构的微流控芯片,并利用该芯片探讨菟丝子黄酮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凋亡坏死的影响。方法:设计和构建一种集成有浓度梯度及微阀结构的微流控芯片,以大鼠HSC-T6细胞活力、形态等特征检验芯片的适用性;同时利用芯片探讨8种不同浓度菟丝子黄酮作用HSC-T6细胞24、48和72 h后的凋亡坏死情况。结果:细胞在芯片中生长状态良好,增殖活力强,存活率达到96%;菟丝子黄酮具有明显促细胞凋亡坏死作用,其作用细胞24 h、48 h及72 h后,细胞凋亡坏死率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在一定浓度下,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呈现量-效和时-效关系。结论:该芯片重复性及适用性良好,可极大简化药效筛选中操作的复杂性,为中药新药药效评价提供一种新方法。
基于DEN致肝癌模型大鼠的核桃楸皮黄酮成分解析及药理药效研究
王晓娟; 包永睿; 孟宪生; 王帅; 李天娇;
2018, 14 (2): 17-21. [摘要] (168) PDF (1023KB)(409)
目的:对核桃楸皮黄酮的体内防治肝肿瘤活性进行研究,在初步明确其化学成分及药理药效的基础上,为其可能成为抗肝肿瘤候选药物的研发工作提供前期实验基础。方法:采用UPLC-Q-TOF-MS技术,结合质谱解析及对照品比对的方法,开展核桃楸皮黄酮化学成分初步指认研究,同时采用DEN致SD大鼠体内肝癌模型,开展核桃楸皮黄酮防治肝肿瘤药理药效研究。结果:通过相关方法,初步确认了核桃楸皮黄酮中的8种成分,推测了6种成分。同时药效学研究表明,核桃楸皮黄酮具有明确的体内防治肝肿瘤作用。在病理切片及甲胎蛋白病理指标上,核桃楸皮黄酮组与环磷酰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死亡率、活动能力等生理指标上,核桃楸皮黄酮组明显优于环磷酰胺组。结论:核桃楸皮黄酮具有明确的体内防治肝肿瘤活性,与环磷酰胺组比较,有明确的死亡率低、毒副作用小等优势,为核桃楸皮黄酮可能成为抗肝肿瘤候选药物奠定了前期实验基础。
活血灵方预防股骨干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观察
张延召; 张宏军; 范克杰; 王绍辉; 王帅; 张海龙; 孙哲
2016, 12 (8): 96-97. [摘要] (123) PDF (491KB)(332)
目的:观察活血灵方预防股骨干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患者口服活血灵方治疗,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2周后行彩超检查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检测术前及术后1、3、14天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3例形成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5%;对照组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4例,发生率为1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14天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活血灵方与低分子肝素抗凝效果相当。结论:活血灵方对股骨干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被引次数: Baidu(5)
复方木鸡颗粒对小鼠慢性肝损伤的影响
郑阳阳; 王帅; 孟宪生; 包永睿
2016, 12 (5): 13-16. [摘要] (131) PDF (1296KB)(455)

目的:观察复方木鸡颗粒对小鼠慢性肝损伤的作用,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CCl4、D-氨基半乳糖盐酸盐、刀豆蛋白(ConA)建立4种慢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小鼠血清转氨酶(ALT、AST)水平、肝指数和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并做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另高脂饲料所致的慢性肝损伤检测肝组织中三酰甘油(TG)含量,ConA所致的免疫性肝损伤取脾脏,称重,计算脾指数。结果:复方木鸡颗粒能显著降低4种慢性肝损伤小鼠的肝指数以及血清中AST与ALT(P<0.05或P<0.01)和肝组织中MDA水平(P<0.05或P<0.01),升高SOD水平(P<0.05或P<0.01)。高脂饲料所致慢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中的TG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免疫性肝损伤中脾指数亦减小(P<0.05或P<0.01)。结论:复方木鸡颗粒对4种慢性肝损伤有不同程度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自由基等有关。

大川芎片有效组分配伍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马钰;包永睿;王帅;李天娇;孟宪生;富力;
2016, 12 (20): 8-11. [摘要] (68) PDF (1120KB)(366)
目的:通过均匀设计方法筛选出大川芎片有效组分保护缺氧损伤细胞最佳配伍比例,并找出相关通路对所得结果进行验证。方法:采用U10(108)均匀设计表,设置不同配伍组,以MTT法测定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存活率作为药效评价指标,将均匀设计方法与药效学实验相结合,经统计分析筛选出大川芎片有效组分保护缺氧损伤细胞最佳配比关系,同时设置验证实验来证明结果的可靠性。结果:Na2S2O4对诱导DSH-SY5Y细胞缺氧损伤有较好的效果,且各配伍组对缺氧损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CSZ均匀设计软件输出结果显示:当川芎多糖∶川芎酚酸∶川芎挥发油∶天麻多糖∶天麻总苷生药量配比为4.7∶1∶4.6∶8.7∶1.2时,保护缺氧损伤细胞效果最佳;通过通路图分析,明确乳酸脱氢酶LDH与琥珀酸脱氢酶SDH关系,可通过LDH结果验证MTT结果的可靠性。结论:复方按最佳配伍剂量入药可达到服用相同剂量使药效增强的效果,且组分入药成分清晰,为中药配伍的剂量关系及组分中药的研究探索出新的实验方法。
被引次数: Baidu(2)
大鼠抑郁模型的建立及其综合评价研究
关宇鹏;王帅;孟宪生;李天娇;包永睿;孙婉萍
2015, 11 (9): 3-5. [摘要] (71) PDF (537KB)(407)
被引次数: Baidu(6)
化疗药物顺铂和阿霉素联合应用体外研究
包丽娜; 包永睿; 孟宪生; 王帅
2015, 11 (8): 22-23. [摘要] (71) PDF (321KB)(426)
不同产地金银花指纹图谱研究
杨欣欣;王帅;包永睿;卢晓敏;孟宪生
2015, 11 (5): 17-20. [摘要] (69) PDF (1245KB)(512)
被引次数: Baidu(12)
基于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麦冬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王帅;包永睿;杨欣欣;王思思;孟宪生
2015, 11 (3): 16-18. [摘要] (83) PDF (556KB)(572)
被引次数: Baidu(1)
基于生化指标的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考察
田腾跃;包永睿;孟宪生;王帅;老骄阳;
2015, 11 (18): 3-5. [摘要] (97) PDF (915KB)(460)
被引次数: Baidu(3)
基于HepG2、SMMC-7721肝癌细胞生长抑制的鸡血藤总黄酮纯化前后药效对比研究
潘虹;王帅;孟宪生;包永睿
2015, 11 (1): 6-8. [摘要] (90) PDF (474KB)(461)
不同产地余甘子酚酸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研究
王飞;包永睿;孟宪生;王帅;朱英环;
2014, 10 (4): 31-33. [摘要] (80) PDF (1385KB)(642)
被引次数: Baidu(15)
基于等基线多波长覆盖融合的红花多成分定量方法研究
崔亚玲,孟宪生,王帅等
2013, 9 (3): 25-28. [摘要] (57) PDF (650KB)(364)

目的:以等基线多波长覆盖融合技术为基础的红花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对红花药材进行质量控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TC-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4%磷酸水-乙腈线性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柱温25℃;DAD检测器波长为327nm、360nm和380nm,使用Matlab软件编程,对三个波长下的dif格式数据进行等基线多波长覆盖融合.结果:本方法各主要成分色谱峰之间有良好的分离度,羟基红花黄色素A、咖啡酸、芦丁和山奈酚分别在1.007~1.922μg/mL、0.0551~0.0772μg/mL、0.133~0.253μg/mL、0.0342~0.0652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该方法简便、合理、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红花药材的质量评价.
 

双波长融合HPLC法评价制何首乌质量方法研究
何美丹,王帅,孟宪生等
2013, 9 (2): 18-20. [摘要] (74) PDF (605KB)(302)

目的:采用全时段双波长融合法建立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可用来控制制何首乌药材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及全时段双波长融合法,建立制何首乌药材质控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TC-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B)-水(A),线性梯度洗脱程序为:0~10min,10%~17%B;10~30min,17%~22%B;30~39min,22%~31%B;39~49min,31%~36%B;49~50min,36%~53%B;50~53min,53%~55%B;53~58min,55%~58%B;58~60min,58%~80%B; 60~70min,80%~90%B;体积流量为1.0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320nm(二苯乙烯苷)、267nm(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结果:双波长融合后,可同时测定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含量,线性范围分别为8.875~88.750μg/mL,0.131~1.310μg/mL,0.065~0.650μg/mL,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02%(RSD=1.25%),96.77%(RSD=2.43%),103.61%(RSD=1.27%).结论:该实验为制何首乌提供了更简便、合理、可靠的质控方法.
 

大孔吸附树脂对葛根中葛根素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臧霖,王帅,孟宪生等
2013, 9 (2): 9-11. [摘要] (75) PDF (516KB)(349)

目的:葛根素是葛根中含有的一种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扩张心脑血管,降低心肌氧耗,改善心肌收缩功能等功效.实验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考察葛根中葛根素的分离纯化工艺条件,为研制治疗冠心病的新型药物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以葛根素和出膏率为综合指标,对6种不同类型的树脂进行考察,优选最佳树脂及纯化条件.结果:选取AB-8型树脂,70%乙醇洗脱,径高比为1∶3,洗脱流速为1mL/min,药材与树脂用量比为1∶7,洗脱剂用量为4BV,纯化后的葛根素纯度可达60.2%.结论:采用大孔树脂法分离纯化葛根中葛根素,证明该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为其工业化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被引次数: Baidu(3)
北柴胡镇痛有效物质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王帅,包永睿,孟宪生等
2012, 8 (11): 43-45. [摘要] (224) PDF (479KB)(474)

目的:北柴胡为临床镇痛方剂的组成药味之一,经前期文献调研及药效学实验,确定北柴胡镇痛的有效物质组为多糖类成分,实验以多糖含量和出膏率为指标,探讨北柴胡多糖组分的提取纯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多糖含量和出膏率的综合指标为考察指标,对影响提取工艺的提取温度、溶剂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进行考察;以多糖纯度为指标,对影响纯化工艺的浓缩指数、醇浓度、静置时间进行考察.结果:确定柴胡多糖组分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100℃,15倍量水,回流提取3次,每次1h;最佳纯化条件为提取液浓缩成1g/mL,80%的乙醇沉淀,静置6h.结论:确定北柴胡镇痛有效物质组的最佳提取纯化工艺条件,该优化工艺条件合理、可靠,在此工艺下得到的多糖组分纯度为30.69%.

被引次数: Baidu(5)
皂角刺与日本皂角刺的生药鉴别
赵晶,王帅,金铃等
2012, 8 (11): 36-37. [摘要] (192) PDF (641KB)(471)

目的:研究皂角刺及其混伪品日本皂角刺的生药鉴别方法,以保证临床疗效和安全用药.方法:通过药材市场调研和抽样的方法获得样品,采用性状、显微组织鉴别技术,对样品进行比较鉴别.结果:明确了二者在性状、显微特征上的鉴别特征.结论:根据性状和横切面组织显微特征比较,可以准确、快捷鉴别皂角刺真伪.

被引次数: Baidu(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