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近年来非药物疗法改善帕金森病抑郁研究进展
唐颖,梁健芬,张兴博,蒙健林,段雯雯,王铭铭,管颖芳,林平平
2023, 19 (10): 247-250. [摘要] (9) PDF (1885KB)(103)
帕金森病抑郁作为帕金森病常见的一种非运动症状,其临床表现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身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目前,帕金森病抑郁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但长期服药易产生耐药性及药物副作用,治疗效果不佳。以非药物治疗为主进行综述整理发现,针灸、太极拳、音乐疗法、健身气功、重复经颅刺激等均可改善帕金森病抑郁,但在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的科学性方面具有差异性,如何做到相辅相成、共同改善帕金森病抑郁仍然是一项艰难的挑战。
青紫舌的形成机制及其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
陈建飞,王铭,王淑美
2022, 18 (3): 192-195. [摘要] (43) PDF (2199KB)(97)
舌诊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特色。青紫舌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见的舌象,是中医诊断血瘀证的重要客观指标。通过整理概括青紫舌的形成机制及其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以期阐明青紫舌的本质,为进一步临床研究青紫舌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提供依据
天麻钩藤颗粒联合俞募配穴埋线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临床观察
王铭
2021, 17 (11): 110-113. [摘要] (58) PDF (1604KB)(119)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颗粒联合俞募配穴埋线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颈源性高血压患者160例,按照患者的意愿分为对照组、天麻钩藤饮组、埋线治疗组、综合治疗组(天麻钩藤饮联合俞募配穴埋线治疗)4组。治疗周期为4周,观察周期为8周。在第4周、第8周分别对比4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及颈部NDI评分、VAS评分。结果:治疗第4周,各组颈源性高血压均明显降低,但对照组颈部NDI评分、VAS评分未改善;其余3组颈部评分均明显改善。治疗第8周,对照组血压出现反复,其他3组血压、颈部NDI评分、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无明显反复;与对照组比较,天麻钩藤饮组、埋线治疗组、综合治疗组的降压效果更为显著(P<0.01)。结论:天麻钩藤颗粒联合俞募配穴埋线治疗颈源性高血压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在降低颈源性高血压的同时显著改善颈部功能及不适,体现了中医治疗高血压疾病的独特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螺内酯致男性乳腺增生及对血浆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水平影响研究
王铭
2021, 17 (10): 96-99. [摘要] (70) PDF (2250KB)(198)
目的:观察加味柴胡疏肝散对螺内酯治疗心力衰竭中引起男性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螺内酯治疗心力衰竭引起男性乳腺增生的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用他莫昔芬口服,每次10mg,每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2~6个疗程后,观察患者乳房情况(乳房肿块硬度、范围、大小、疼痛程度)及治疗前后血浆LH、FSH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32%,对照组有效率68.96%,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黄体生成素(LH)及促卵泡激素(FSH)水平,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心力衰竭中螺内酯引起的男性乳腺增生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血浆黄体生成素(LH)及促卵泡激素(FSH)水平,值得临床借鉴。
前胡药理作用分析及临床应用
王铭;
2016, 12 (18): 75-76. [摘要] (91) PDF (492KB)(320)
前胡是我国传统中药之一,《神农本草经》载其性微寒,味苦、辛,归肺、脾、肝经。有疏散风热,降气化痰之功效。参考近年文献,探索前胡的药用资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研究现状等,以期进一步推动前胡药材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其今后的研发及应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