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复方苦参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段秀梅,王鹏飞,张亚锰,毕小凤,秦文杰,海丽娜
2022, 18 (8): 81-86. [摘要] (91) PDF (825KB)(147)
目的:考察复方苦参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复方苦参注射液分别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5%葡萄糖注射液(250mL)、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室温放置8h,观察其外观、pH值、不溶性微粒及甲基氧化偶氮甲醇樱草糖苷、苦参碱、槐果碱、槐定碱、氧化槐果碱、氧化苦参碱、番石榴酸、三叶豆紫檀苷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复方苦参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和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8h内质量稳定。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可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
足三阴经筋理论指导下针刀松解腰大肌
张叶; 王鹏飞; 王海东;
2019, 15 (5): 96-98. [摘要] (119)
王海东主任医师从医30余年,在临床上擅用小针刀缓解患者病痛,尤擅将中医经筋理论与解剖相结合,将小针刀以针的理念刺入人体,在人体内发挥手术刀的作用。其在足三阴经筋理论指导下采用针刀松解腰大肌,在治疗腹痛、腰背痛、下肢麻痹、屈伸不利、妇科、男科等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将其对足三阴经筋与腰大肌之间的关系及足三阴经筋指导下针刀松解腰大肌的临床操作方法进行了综述。
张士卿教授口腔溃疡同病异治医案举隅
王小荣; 张建伟; 张弢; 王鹏飞; 李天鹏; 刘光炜; 代志蓉; 鱼旦旦; 王文楷; 张士卿;
2018, 14 (5): 141-143. [摘要] (179) PDF (1475KB)(644)
张士卿教授临证多年,经验老到,处方灵活,擅治儿科及各种疑难杂症,每获奇效。例举张老师分别从肝胃不和、寒热错杂,气血亏虚、阴火上冲,心脾有火、胃热肠燥等不同方面,辨证论治口腔溃疡的医案,探讨其同病异治的治疗心得。 更多还原
从临床浅谈阴虚火旺与阳虚发热及其异同
王鹏飞,蔺湘宁,王凤仪,张弢,王小荣
2017, 13 (8): 87-88. [摘要] (149) PDF (888KB)(590)
阴虚火旺与阳虚火热为临床常见证型,其发病性质及辨证治法有较大区别,但因临床均有发热的症状,故辨证极易混淆造成误诊。结合临床跟师学习感悟加以分析,从临床浅谈阴虚火旺与阳虚发热及其异同。
运脾法治疗小儿厌食症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王鹏飞,蔺湘宁,张弢,王凤仪,王小荣
2017, 13 (8): 63-66. [摘要] (207) PDF (1492KB)(442)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对已发表的运脾法治疗小儿厌食症随机对照试验的疗效进行评价,为临床治疗小儿厌食症提供依据。方法:以运脾法、小儿厌食症、中医、中药等词制定检索策略。检索中文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近10年运用运脾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共1 022例患者,按照Jadad量表进行评分,其中低质量文献3篇\[5\]\[6\]\[9\],高质量4篇\[7\]\[8\]\[10\]\[11\]。低质量文献评分均为2分,高质量文献中2篇评价为3分,2篇评价为4分。进行合并性检验,选用RR指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纳入的文献具有统计学异质性(P<0.00001,I2=77%),进行敏感性分析,对7篇文献进行仔细判读后,考虑到病例来源较广,区域性较大,存在种族差异,对治疗有效率影响较大,故排除此文献\[7\]。将其余6篇\[5\]\[6\]\[9\]\[8\]\[10\]\[11\]文章临床有效率进行合并,效应量为RR=1.28\[1.18,1.40\](95%CI)(P<0.00001),有统计学意义。有3篇文章\[6\[8\]\[9\]报道了治疗后证候积分表的变化,对上述文献进行了合并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有统计学意义(WMD=-6.11\[-11.47,-0.74\](95%CI)P=0.03)。有2篇\[5\]\[9\]报道了治疗前后D木糖醇排泄率的变化,其中治疗组110例,对照组70例,结果显示具有统计学异质性(P=0.0010,I2=72%),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无明显统计学意义(WMD=0.19\[-0.02,0.40\](95%CI)P=0.08)。结论:运脾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小儿厌食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近10年脉诊专著理论研究进展
张建伟; 赖乾; 王小荣; 王凤仪; 李天鹏; 王鹏飞; 张鸿彬; 段淑文;
2017, 13 (23): 74-76. [摘要] (188) PDF (543KB)(360)
目的:调查脉诊专著理论研究的现状,展望中医脉诊的发展方向。方法:翻阅近10年脉诊专著的文献资料,对其进行深入的归纳、分析和研究。结果:近年来对脉诊方法、要素及脉象分类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但对古代医经中脉诊思想、脉象论述、脉诊临床运用方面的研究欠佳。结论:挖掘古代医经中的脉学思想及脉诊临床经验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半夏与掺伪半夏及水半夏的鉴别研究
李江维;许润春;王鹏飞;林彦君;
2015, 11 (24): 23-26. [摘要] (70) PDF (1653KB)(397)
被引次数: Baidu(3)
不同方法制备竹沥镇咳祛痰药效学研究
王鹏飞;许润春;李江维;张喻娟;余娟
2015, 11 (13): 10-11. [摘要] (74) PDF (418KB)(433)
被引次数: Baidu(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