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巴豆的本草考证
杨志友; 张强; 王鹤羽; 刘秀峰;
2019, 15 (4): 74-76. [摘要] (123)
目的:对巴豆的药用历史进行梳理和考证,为巴豆的现代应用提供文献依据。方法:以权威主流本草著作和同时代的方剂学论著为考察对象,进行文献梳理和归纳总结。结果:关于巴豆的药性记载古今有较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从南北朝时期至明代,所有本草皆记载巴豆"味辛,性生温熟寒,有大毒",但从清代开始变为"辛,热,有大毒",摒弃了前人生熟易用的基本理念,2015版《药典》中引用的是清代的记载,这一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结论:通过对巴豆的药性、功效主治、炮制方法等进行考证,发现关于巴豆的药性学说古今有较大变化,但其功效、使用禁忌基本没变。同时,巴豆的炮制方法随时间呈现多样化趋势。
中药天仙子用法用量本草考证
张强; 杨志友; 王鹤羽; 刘秀峰;
2019, 15 (2): 76-78. [摘要] (191) PDF (1552KB)(1064)
天仙子为茄科植物莨菪的干燥成熟种子,古称"莨菪子""横唐""行唐"等,为大毒中药,方中所用较少,内用剂量唐朝之前多在1g以上,唐时期多在1g以内,唐朝以后多在0.5g以下。从古至今天仙子在方中用法多样,用量呈递减趋势。查阅古今本草典籍,研究天仙子在古方中的用法用量,对其沿革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现代研究应用天仙子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