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针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系统评价再评价
贺煜竣,李珍娟,范郁山,苗芙蕊,张卉,林睿,覃宁婧,黄敬文
2023, 19 (11): 208-214. [摘要] (8) PDF (2085KB)(91)
目的:对针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GP)的系统评价(SR)进行报告质量、方法学质量和证据质量等级的再评价。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收录的针刺治疗DGP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检索时间限定为建库至2022年3月13日。采用PRISMA 2020声明进行报告质量评价,AMSTAR 2工具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GRADE分级系统进行证据质量等级评价。结果:最终纳入10篇SR,包括43个结局指标。报告质量较好,其主要问题在于结构式摘要、检索过程、方案与注册等方面;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较低,主要问题在于条目2和7;证据质量等级评价结果也较低,其降级因素主要在于偏倚风险和发表偏倚。结论:针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有效率,以及对胃排空率、胃肠激素等的改善作用有较低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故还需更规范、更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和SR进行验证。
基于临床的中医经典著作教学模式分析
李珍娟; 范郁山;
2019, 15 (7): 211-212. [摘要] (169)
通过分析与临床结合的中医经典著作教学模式,构建与针灸推拿学专业研究生教学内容相贴合的"临床案例数据库",并运用整体教学法、团队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中医经典著作基本理论为核心,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及临床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隔药饼灸大椎穴与命门穴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
张澎; 梁修朗; 范郁山
2017, 13 (5): 121-123. [摘要] (186) PDF (648KB)(456)
被引次数: Baidu(1)
浅刺结合走罐治疗周围型面瘫急性期临床观察
张澎; 范郁山; 冯玉山; 苗芙蕊
2017, 13 (4): 115-116. [摘要] (157) PDF (710KB)(460)
目的:观察浅刺结合走罐疗法治疗周围型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周围型面瘫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浅刺结合面部走罐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浅刺疗法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刺结合面部走罐治疗周围型面瘫急性期疗效显著,优于单纯浅刺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被引次数: Baidu(3)
单纯中药灌肠与西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Meta分析
张澎; 范郁山; 杨礼泛; 苗芙蕊
2017, 13 (3): 73-79. [摘要] (138) PDF (2888KB)(396)
被引次数: Baidu(4)
中医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临床研究进展
林永秀; 范郁山; 耿宝忠; 苗芙蕊
2016, 12 (9): 60-61. [摘要] (119) PDF (433KB)(350)
中医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疗效显著。通过将近五年来中医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的文献资料按体针、药物、针刺配合药物、其他四个方面进行分类综述,以总结中医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次数: Baidu(2)
隔药灸命门穴对痛经模型大鼠子宫内膜PR、ER表达作用研究
范郁山;耿宝忠;林永秀;苗芙蕊;
2016, 12 (2): 7-9. [摘要] (93) PDF (536KB)(448)

目的:观察隔药灸命门穴治疗对痛经模型大鼠子宫内膜的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表达量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和造模组,构建原发性痛经的老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痛经老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药物组(C组)、针刺组(D组)、隔药灸组(E组)。观察各组大鼠出现扭体反应的潜伏期、30min内扭体次数及大鼠子宫内膜PR、ER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发生扭体反应次数较多,且扭体反应前有潜伏期,空白组无扭体反应(P<0.01)。针刺组、药物组、隔药灸组大鼠扭体反应次数均较模型组减少,且扭体潜伏期均延长(P<0.01)。隔药灸组和针刺组大鼠扭体反应次数显著降低(P<0.01);隔药灸组大鼠扭体反应较针刺组少(P<0.01)。隔药灸组大鼠扭体抑制率最高(P<0.05)。隔药灸组、针刺组、药物组及模型组大鼠ER表达较空白组显著增加,PR表达显著减少(P<0.01);隔药灸组、针刺组及药物组大鼠ER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R表达显著增加(P<0.01);针刺组及隔药灸组大鼠ER表达较药物组显著降低,PR表达显著增加(P<0.01);隔药灸组大鼠ER表达较针刺组显著减少(P<0.01),PR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隔药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与调节ER、PR表达有关,可下调痛经大鼠ER表达,提高PR表达。

被引次数: Baidu(5)
中医外治法治疗高脂血症研究现状
耿宝忠;范郁山;林永秀;苗芙蕊;
2015, 11 (20): 38-39. [摘要] (65) PDF (462KB)(450)
被引次数: Baidu(2)
浅论井穴的主治作用
赵彩娇,范郁山,
2012, 8 (8): 187-189. [摘要] (221) PDF (435KB)(436)

井穴是临床要穴之一,通过文献整理,对井穴的主治作用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临床运用及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被引次数: Baidu(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