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圣愈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
蒲相君,李健
2023, 19 (3): 133-140. [摘要] (60) PDF (3601KB)(252)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对圣愈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进行预测。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收集圣愈汤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其靶点,通过GeneCards与OMIM数据库,获取与原发性痛经相关的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PPI蛋白互作网络。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并用PyMOL软件展示其相互作用。结果:筛选得到圣愈汤作用靶点216个,原发性痛经相关靶点共646个。圣愈汤治疗原发性痛经共52个活性成分,34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RAGE、HIF-1等96条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与VEGFA、PPARG、HMOX1对接良好。结论:圣愈汤活性成分可以通过镇痛、抗炎、免疫调节等方面,通过多条信号通路,改善组织缺氧状况及血管微循环状态,达到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
督脉灸疗法治疗痛经Meta分析
蒲相君,李健
2022, 18 (12): 144-150. [摘要] (30) PDF (2249KB)(204)
目的:系统评价督脉灸疗法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PubMed、Cochrane Library,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纳入随机对照试验(RCT),要求观察组全部以督脉灸疗法或督脉熏蒸疗法,对照组采取其他疗法,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22年2月。提取数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评价标准对纳入试验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Manager 5.4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7篇RCT,共50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使用督脉灸疗法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OR=4.68,95%CI为2.79~7.87,Z=5.84,P<0.000 01)。督脉灸能有效改善痛经患者VAS评分(SMD=-1.12,95%CI为-1.31~-0.92,Z=11.42,P<0.000 01)。督脉灸疗法分别与对照组不同干预措施进行比较,督脉灸治疗痛经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优于常规西药(OR=3.84,95%CI为1.89~7.83,Z=3.71,P=0.000 2)、中成药颗粒(OR=9.22,95%CI为3.27~25.99,Z=4.20,P<0.000 1)治疗。结论:督脉灸治疗痛经优于常规西药治疗,但受纳入研究数量少、文章质量较低的限制,需要更多随机对照试验对上述结果进行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