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从温病论治亚急性甲状腺炎
何其函,华川,王欢,赵勇,左新河
2022, 18 (8): 147-150. [摘要] (59) PDF (830KB)(148)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疾病,中医药治疗该病有独特优势。从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发病原因、传变规律及临床表现出发,进一步阐述该病与中医温病之间的联系,进而将传统温病的相关理论用于指导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治,以期进一步开阔诊疗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从伏邪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杨金月,李思思,赵勇,华川,左新河
2020, 16 (9): 1-4. [摘要] (209) PDF (1463KB)(48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介导的呼吸系统疾病,其致病特征与中医伏邪致病有相似之处。湿热伏邪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伏邪,正气缺失是邪气内侵、内生伏邪的根本原因,基于伏邪学说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扶正祛邪"的核心思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基于文献的2068例甲状腺癌患者中医证型研究
邵嘉锴,闵晓俊,赵勇,左新河,冯心苑,肖勇
2020, 16 (8): 127-130. [摘要] (144) PDF (1529KB)(447)
目的:对近20年来甲状腺癌患者辨证分型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总结甲状腺癌的证型分布特点。方法:通过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等收集近20年已发表的与甲状腺癌中医辨证分型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甲状腺癌的患者中实证居多,甲状腺癌术后的患者中虚证居多;对应的病机,甲状腺癌患者以血瘀、痰最为多见,甲状腺癌术后的患者以气虚、阴虚最为多见;甲状腺癌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证型为痰瘀互结证,甲状腺癌术后出现频率最高的证型为气阴两虚证。结论:甲状腺癌患者以实证为主,病因以血瘀、痰最为多见,证型多为痰瘀互结证、肝郁气滞证、痰结血瘀证;甲状腺癌术后患者以虚证为主,病因以气虚、阴虚最为多见,证型多为气阴两虚证、肝郁气滞证、痰瘀互结证。
甲状腺癌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邵嘉锴;闵晓俊;赵勇;左新河;邵弯
2020, 16 (7): 192-195. [摘要] (176) PDF (1568KB)(884)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在逐年增高,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癌有一定优势。结合近几年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癌的相关报道,对甲状腺癌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其他治疗方法进行总结阐述,为更好地发挥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癌的优势提供参考。
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密切接触者的中医预防措施分析
李会敏;杨哲昀;谢敏;赵勇;左新河
2020, 16 (7): 1-4. [摘要] (183) PDF (1605KB)(545)
目的:探讨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的相关中医预防措施分析。方法:搜集国内部分地区及相关专家推荐的预防方、返汉人员及密切接触方、医学观察期处方,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搜集的21个处方,并总结艾灸、经络按摩及穴位贴敷、香薰等外治法以及中药食疗、运动疗法等措施及可行性。结果:预防方中频次大于7的中药依次为黄芪、苍术、连翘、桔梗、金银花、藿香、贯众、防风、甘草,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关联药对为连翘-黄芪、金银花-黄芪、桔梗-黄芪,黄芪常与苍术、连翘、金银花、防风、甘草、桔梗配伍,中药归经主要为肺经、脾经、胃经。四气的频次为温、寒、平、凉、热,五味的频次依次是苦、甘、辛、酸、咸。食疗多选用健脾胃、养正气、益肺气等药食同源食物;艾灸常选取肺经、脾经、胃经穴;经络按摩及穴位贴敷多选取肺经、脾经、胃经、大肠经及常用保健穴;香薰常用芳香化湿类药物,如苍术、藿香等。运动疗法可选取太极拳、八段锦。结论:以"治未病"为理论基础,武汉等地区的密切接触者可采取中药内服、食疗、艾灸、经络按摩及穴位贴敷、香薰、运动疗法等多种措施,达到最佳预防效果。
中药外敷法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研究进展
夏方妹;徐敏芳;赵勇;华川;
2020, 16 (6): 192-195. [摘要] (188) PDF (1500KB)(772)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临床最常见的甲状腺疼痛疾病,中药外敷法治疗本病具有较好疗效,能有效缓解疼痛、肿胀及发热等临床症状,改善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及甲状腺功能水平,降低复发率。常用的外敷药物包括黄柏、大黄、夏枯草等,可能的作用机制包括药物透皮、黏膜吸收、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以及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疼痛等。
基于文献的473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医辨证及用药分析
李会敏,左新河,谢敏,夏方妹,肖红慧,赵勇,杨哲昀
2020, 16 (10): 181-183. [摘要] (108) PDF (1579KB)(566)
目的:通过对近20年来甲状腺结节患者辨证分型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及数据分析,总结甲状腺结节的证型分布及用药特点。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收集2000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已发表的与甲状腺结节中医辨证分型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并对其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结果:研究对象以实证居多,占80%,排名前5的依次为痰瘀互结证、气郁痰阻证、气滞痰凝血瘀证、肝郁气滞证、气虚血瘀证。其中,痰瘀互结证病例占比最高,为24.46%。涉及脏腑频次排序前3位依次为肝、脾、肾,后期补充检索验证临床用药与辨证结果亦契合。结论:甲状腺结节患者以实证居多,主要为痰瘀互结证、气郁痰阻证、气滞痰凝血瘀证、肝郁气滞证、气虚血瘀证,涉及主要脏腑依次为肝、脾、肾,常见的有疏肝理气类、健脾化痰类、活血化瘀类中药,包括夏枯草、浙贝母、柴胡、陈皮、莪术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Meta分析
赵勇; 谢敏; 陈继东; 左新河; 陈如泉;
2019, 15 (2): 174-177. [摘要] (293) PDF (2252KB)(583)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万方数据库,查找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相关文献。由两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通过筛选,纳入26篇文献,共计纳入受试者2 079例。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06,95%CI(3.72,6.88),Z=10.35,P<0.000 01],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9,95%CI(0.11,0.34),Z=5.75,P<0.000 01]。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对SAT治疗后血沉的改善优于对照组[MD=-5.72,95%CI(-7.78,-3.66),Z=5.44,P<0.000 01]。且试验组较对照组不良反应少。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有效治疗方法,但尚需设计合理、执行严格、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中药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Meta分析
谢敏; 龚甜; 赵勇; 左新河;
2018, 14 (8): 111-114. [摘要] (214) PDF (1564KB)(454)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用RevMan5.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表明中药方联合常规疗法总疗效优于常规疗法,尤其在降低2hPG、HOMA-IR、ALT、AST、BMI方面与常规疗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降低FPG、TG、TC方面与常规疗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方联合常规疗法总疗效优于西药联合常规疗法,尤其在降低HOMA-IR、ALT、AST方面与西药联合常规疗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降低FPG、2hPG、TG、TC、BMI方面与常规疗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3项研究说明中药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无不良反应发生,2项研究报道试验组6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4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方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有效方法,但确切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进一步证实。
左新河教授运用三联疗法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经验总结
龚甜; 赵勇; 左新河;
2018, 14 (2): 159-160. [摘要] (180) PDF (529KB)(788)
亚急性甲状腺炎为最常见甲状腺疼痛性疾病。左新河教授认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基本病机为外感风热、郁热生风、伏风内潜。采用分期论治,中药辨证方内服、颈前外敷中药膏剂及局部注射联合运用的三联疗法,标本兼治,不仅能快速缓解症状,还能减少复发,同时副作用小。
中药内服结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赵勇
2014, 10 (17): 84-85. [摘要] (86) PDF (797KB)(476)
被引次数: Baidu(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