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的国家专利复方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作用机制分析
郭航,张晓蕾
2024, 20 (11): 156-164. [摘要] (21) PDF (4763KB)(8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国家专利复方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用药规律并筛选出核心处方,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核心处方干预疾病的潜在物质基础,为阐释中药治疗DR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发布的治疗DR的中药复方,利用Excel软件对中药出现频次、性味归经、功效类别进行频数统计,通过SPSS Modeler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筛选出核心处方。在数据库中筛选出核心处方的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与疾病数据库中获取的DR相关靶点取交集,将共有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获取蛋白相互作用关系,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PPI网络和中药-化合物-靶点网络。借助Metascape网站对关键靶点进行富集分析。结果:纳入复方90首、中药208味,清热、补虚、活血化瘀药占比较高,中药四气以微寒、平、寒为主,五味多属甘、苦、辛,多归于肝、肾二经,黄芪、枸杞子、生地黄、三七、当归出现频次最高。关联分析中获取的高频药对有“黄芪→葛根”“枸杞子→菟丝子”等,角药有“生地黄→三七-当归”“三七→蕤仁-灵芝”等。高频药物的聚类分析将中药分为6类,复杂网络分析挖掘出治疗DR的核心处方为黄芪、生地黄、当归、丹参、三七、枸杞子、女贞子。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出核心处方干预DR的重要活性成分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核心靶点包括TP53、JUN、AKT1、STAT3、TNF、IL6等,涉及AGE-RAGE信号通路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作用及IL-17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等途径的调控。结论:国家专利复方治疗DR从“虚、热、瘀”入手,现代生物学机制可能与影响细胞凋亡、减轻炎症反应等相关,为后续临床用药配伍、基础实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