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芳香疗法预防流行性感冒用药规律
陈碧芬,陈逸梦,林敏,陈诗韩,鲁玉辉
2024, 20 (5): 180-185. [摘要] (17) PDF (1728KB)(83)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探讨芳香疗法预防流行性感冒的组方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运用芳香疗法预防流行性感冒临床试验研究文献中的方药数据,运用软件“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分析收集到的香薰预防流行性感冒处方用药规律,得出新方。结果:搜集到相关临床试验研究文献64篇,纳入香薰预防流行性感冒方64首,共涉及中药107味,使用频次≥10的中药有10味,分别为苍术、艾叶、广藿香、冰片、薄荷、白芷、石菖蒲、山柰、丁香和肉桂,药物性味以温、辛最多见,归经以脾、胃、肺经为主,功效分类以解表类、化湿类、温里类为主,聚类分析得到新处方3个。结论:预防流感的香薰中药,多芳香辛温,归脾、胃、肺经,聚类分析得到的新方1、2以预防温热疫类的流行性感冒为主,新方3以预防寒疫类流行性感冒为主。
紫苏“法象”新解
欧燕菊,鲁玉辉
2022, 18 (10): 229-231. [摘要] (86) PDF (1619KB)(137)
紫苏入药最早载于《名医别录》,被列为中品,其叶、梗、子分别以(紫)苏叶、(紫)苏梗、(紫)苏子命名入药,临床上应用广泛。从法象思维出发,通过分析紫苏体、色、气、味、形的所成之时、所生之地等形和象,寻求对紫苏的“药象”理解,辨析其“药象”机理,并结合历代中医本草论著的相关条文,领悟紫苏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功效等“法象”之理,以中医独特思维模式解读紫苏,为本草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浅析通阳法在卫气营血辨证中的运用
林铭斯;鲁玉辉;
2016, 12 (20): 52-53. [摘要] (77) PDF (451KB)(358)
通阳法是针对导致阳气不通的原因进行治疗,以达到疏通气机、通达阳气之目的的治疗原则。阳气不通,则无形之气运行受阻,痰、浊、瘀等有形之邪内留,与邪热相互交结,险象环生。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到:"阳气窒闭,浊阴凝痞。"近代著名医家丁甘仁在此基础上提出:"阳气不到之处,即浊阴凝聚之所。"而这在温病的治疗过程中常常被忽略。故在温病的各个阶段,在清热养阴的同时也要注意通阳。温病的发展阶段不同,通阳的方法亦不同,对通阳法在卫气营血辨证中的运用规律进行简要分析。
从“阳气窒闭,浊阴凝痞”探讨肝纤维化证治
徐文洋;吴若云;鲁玉辉;
2016, 12 (2): 60-62. [摘要] (94) PDF (645KB)(436)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甚或肝癌发展的中间阶段,早期阻断、逆转其进程在肝脏疾病的防治中意义重大。以"阳气窒闭,浊阴凝痞"理论为切入点,探讨肝纤维化的病因病机及证治,为临床多维度辨治肝纤维化提供思路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