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基于“玄府理论”中药熏蒸治疗脂溢性脱发临床疗效观察
杨慧,黄莺,李春霄,李天浩,左小红
2023, 19 (9): 113-118. [摘要] (15) PDF (3419KB)(106)
目的:了解中药熏蒸治疗联合口服中药七宝美髯丹对脂溢性脱发(肝肾不足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2例脂溢性脱发(肝肾不足型)患者分为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时间3个疗程,12周。每组治疗0周、4周、8周、12周,进行皮肤镜检测、评估。结果:从第2个疗程开始,试验组在改善头皮炎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第3个疗程结束后,试验组在减少头皮鳞屑,减轻脱发,改善油腻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所有观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在固定面积毛发数量、减轻头皮鳞屑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5.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7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治疗方法拓展了脂溢性脱发的中医外治疗法,且安全有效。
中医外治法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综述
蒲雪连史少文谢平赵攀枚梁越黄莺
2021, 17 (4): 191-194. [摘要] (204) PDF (1679KB)(701)
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中医称为面部激素药毒,是长期不当使用激素造成的皮炎,由于医疗美容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的错误使用,该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中医学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灵活选用中医外治疗法,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较高,且不易复发。通过对近10年文献的回顾性研究,综述中医外治法治疗该病的临床应用情况,以期为中医诊治该病提供参考,同时指出该病在临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黄莺教授外用大黄甘草汤加味治疗皮肤病经验
赵祖云,赵攀枚,蒲雪连,李天,黄莺
2021, 17 (1): 94-96. [摘要] (284) PDF (1771KB)(680)
大黄甘草汤是出自《金匮要略》的经典名方,由大黄、甘草两味药物组成。黄莺教授根据皮损情况进行局部辨证并对大黄甘草汤化裁加味,运用于多种皮肤病的外治,古方新用,收效甚佳。从大黄甘草汤源流、基础方药物及配比、临床运用方面阐述,旨在阐明大黄甘草汤在中医外治皮肤病中的作用,为临床运用提供新思路。
基于“发为精血之余”理论探讨重症斑秃的内外合治法
赵攀枚,赵祖云,蒲雪连,梁静妮,李天浩,黄莺
2020, 16 (10): 124-126. [摘要] (143) PDF (2007KB)(385)
斑秃是皮肤科门诊常见病,普通型斑秃临床疗效确切,而重症斑秃是目前中西医的治疗难点。试从"发为精血之余"理论的角度探讨以血养发的中医内外治法在重症斑秃中的具体运用,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黄莺教授从“玄府”论治激素依赖性皮炎
朱虹位; 邹大涛; 项立明; 张蕾; 黄莺;
2018, 14 (11): 130-132. [摘要] (135) PDF (1516KB)(473)
激素依赖性皮炎是目前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黄莺教授认为玄府开阖失常是激素依赖性皮炎发病的主要机制,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治法重在开通玄府,维护或恢复人体气血津液宣通的正常状态。黄教授从恢复玄府功能的角度论治激素依赖性皮炎,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疗效。试从玄府理论的观点出发论治激素依赖性皮炎,为该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黄莺教授辨治难治性痤疮经验
项立明,杨文峰,贾瑞玲,应佳晓,张亚梅,黄莺
2017, 13 (8): 91-92. [摘要] (193) PDF (853KB)(457)
难治性痤疮指经长时间常规药物治疗,皮损无改善、消退缓慢或病情反复的痤疮,其形成与患者依从性、药物耐受、不合理治疗、患者体质等多方面因素有关。黄莺教授师从四川省十大名中医钟以泽教授,临床上从湿、痰、瘀、郁、虚五个方面辨治难治性痤疮,每获良效,从该五个方面分别阐述黄莺教授临证思路及用药特点。
黄莺教授运用化肝煎加减治疗皮肤病经验举隅
杨文峰; 应佳晓; 张亚梅; 项立明; 贾瑞玲; 黄莺
2017, 13 (3): 89-91. [摘要] (144) PDF (910KB)(411)
黄莺教授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经验
贾瑞玲; 应佳晓; 张亚梅; 项立明; 杨文峰; 黄莺
2016, 12 (9): 98-100. [摘要] (208) PDF (457KB)(328)
从中西医角度阐述对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认识,着重从急性、亚急性、慢性三个阶段分风热毒蕴肤证、湿热毒蕴证、阴虚内热证、血虚风燥证四型辨证论治,并联合西医对症治疗。强调中医外治方"大黄甘草汤加味"冷湿敷和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的递减替代疗法,加强疾病的健康教育及预防调护,收到较好疗效。简要介绍黄莺教授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经验,以飨同道。
被引次数: Baidu(5)
黄褐斑与“阳明脉衰”相关性探讨
高静;唐超;杨黎明;向联飞;张萨;张森茂;黄莺;
2016, 12 (3): 64-65. [摘要] (148) PDF (295KB)(447)

综述黄褐斑的发病因素、发病机理及其病因。通过围绝经期所处的特殊病理生理内环境,认识脾胃对其影响。通过论述黄褐斑、阳明脉与冲任二脉的关系,探讨黄褐斑与"阳明脉衰"之相关性,以此论证改善"阳明津气不足"的绝经过渡期特殊病理生理内环境,是防治黄褐斑的有效措施。

光毒与光线性皮肤病中医研究进展
杨文峰; 贾瑞玲; 应佳晓; 张亚梅; 项立明; 黄莺;
2016, 12 (24): 43-45. [摘要] (144) PDF (676KB)(416)
光线性皮肤病是一类通常由日光照射引起的皮肤疾病。光线作为致病因素,中医即称之为"光毒"。着重讨论历代医家对光毒的认识,分析其性质及特点,归纳历代医家的内治外治方法,介绍中医药治疗光线性皮肤病的研究成果。
被引次数: Baidu(2)
梅花针扣刺在皮肤科的应用
张亚梅; 贾瑞玲; 杨文峰; 应佳晓; 项立明; 黄莺
2016, 12 (12): 83-85. [摘要] (111) PDF (517KB)(339)
梅花针扣刺属于古代刺血疗法,通过叩击人体皮部,浅刺体表细小络脉取血,以达泄热破瘀、散邪扶正、调和营卫之功,在常见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脱发、带状疱疹、痤疮、丹毒、慢性湿疹、白癜风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疗效。
针刺联合药物治疗中风偏瘫临床观察
黄莺
2015, 11 (9): 67-68. [摘要] (78) PDF (433KB)(402)
被引次数: Baidu(4)
黄莺教授运用当归饮子治疗慢性湿疹临证经验
张萨;张森茂;杨黎明;向联飞;高静;唐超;黄莺;
2015, 11 (16): 72-73. [摘要] (65) PDF (303KB)(416)
针灸在神经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黄莺
2013, 9 (10): 85-86. [摘要] (69) PDF (1451KB)(428)

目的:研究针灸在神经性疼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02例有神经性疼痛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1例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对照组51例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使用针灸治疗,成效显著,51例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2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2.4%;对照组51例患者,显效10例,有效3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8.4%.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但两组疗效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神经性疼痛起效快,无不良反应,易被患者接受,优于一般药物治疗,值得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