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目的:通过与体重指数(BMI)无关及有关部位古今未变骨度折成1寸的长度均值,来分别验证已变部位骨度折成1寸的尺寸大小,以期为规范骨度分寸定位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骨度分寸古代文献"数据库,分别总结古今未变及已变的骨度尺寸,并结合人体测量对BMI在不同范围的200名志愿者15项骨度进行实测。结果:(1)古今尺寸大小未变及已变的骨度均有6条;(2)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平髌尖)、腘横纹(平髌尖)至外踝尖的测量值与BMI存在相关关系;两乳头之间和两乳晕内侧缘之间的测量值与BMI存在显著相关关系;(3)已变部位骨度尺寸建议按照两乳头之间9.5寸、两乳晕内侧缘之间8寸、天突至岐骨9寸、岐骨至脐心9寸、脐心至横骨6.5寸、肘横纹至腕横纹12寸、胫骨内侧髁下方阴陵泉至内踝尖16寸折量定穴。结论:(1)将BMI作为影响因素,符合骨度适于"众人之度"的特点;(2)由"已知"(古今未变骨度)骨度推"未知"(已变部位骨度)骨度,依据"局部"(各部位骨度折成1寸的长度)与整体(BMI)的固定关系,可验证骨度起止点,探求正确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