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传统医药 ›› 2021, Vol. 17 ›› Issue (11): 206-212.DOI: 10.11954/ytctyy.202111054

• 专论与综述 • 上一篇    下一篇

中药槐角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及炮制历史研究进展

徐兴楠,笔雪艳,宁夏,王伟明   

  1.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 发布日期:2021-11-25

  • Published:2021-11-25

摘要: 槐角又名槐实,性苦、寒,归肝、大肠经,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明目的功效,药用开发价值较高,槐角的炮制最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记载,除沿用至今的蜜炙和炭制,古代还出现过净制、切制、乳汁制、炒制、麸炒、胆汁制、煮制、黑豆制和清蒸等炮制方法。槐角中所含物质,化学成分复杂,主要有黄酮类、三萜皂苷、生物碱、磷脂、氨基酸以及多糖等,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内脏系统、生育系统等疾病以及辐射损伤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具有抗癌、抗肿瘤、抗炎、保护血管、降血脂、抗胃溃疡、抗生育等药理作用。其中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并且炮制前后其化学成分均有一定变化。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相关书籍,系统论述槐角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及炮制历史沿革,以期为槐角的炮制原理、药物开发、质量评价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槐角;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炮制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