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传统医药 ›› 2022, Vol. 18 ›› Issue (9): 14-17.DOI: 10.11954/ytctyy.202209004

• 民族传统医药 • 上一篇    下一篇

《四部医典》治疗真布病方剂“味-化味-效”配伍规律研究

才拉加,央嘎,格知加   

  1. 西藏藏医药大学,黄南州职业技术学校,尖扎县藏医院
  • 出版日期:2022-09-09 发布日期:2022-09-09

  • Online:2022-09-09 Published:2022-09-09

摘要: 目的:揭示《四部医典》中治疗真布病的方剂配伍内在规律。方法:收集《四部医典》中治疗真布病的方剂,建立数据库,使用Excel进行药物味、化味、效的频次分析。结果:诃子、毛诃子、黄葵子、决明子、余甘子、宽筋藤等是高频药物,但在治疗热型真布病和寒型真布病时用药规律不同,热型真布病多采用诃子、决明子、黄葵子等,六味中以苦味和涩味最常用,化味中苦化味最多,十七效中以寒、干、钝最多。寒性真布病多用诃子、毛诃子、旺查等,六味中以涩味和辛味最常用,化味中苦化味最多,十七效中以温、柔、热最多。结论:热型真布病治疗多采用凉性药物,寒性真布病治疗多选用热型药物对症下药,展现了《四部医典》方剂配伍中藏医独特的理论,对临床有极强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真布病;藏药方剂;配伍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