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传统医药 ›› 2022, Vol. 18 ›› Issue (12): 163-167.DOI: 10.11954/ytctyy.202212033

• 传统医药信息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明清时期骨质疏松症证素特征及治法研究

陆源源,喻嵘,王一阳,王菊平,廖心悦,史留阳,谭丹妮   

  1. 湖南中医药大学,宁夏医科大学
  • 出版日期:2022-12-12 发布日期:2022-12-26
  • 基金资助: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8YFC1704300)

  • Online:2022-12-12 Published:2022-12-26

摘要: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明清医案中骨质疏松症证素特征及治法。方法:收集明清时期医案,筛选明确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医案并进行整理,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对病位、病性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骨质疏松症发病病位证素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肾、肝、脾、胃;骨质疏松症病性证素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阴虚、气虚、阳虚、血瘀、气滞,病性多见于本虚标实;统计出常见证型7个,其中肝肾阴虚证、脾胃虚弱证、肾阳虚证、脾肾阳虚证、气滞血瘀证频次居前5位;常见治法8个,其中滋补肝肾、填精壮骨,益气健脾、补益脾胃,补肾壮阳、强筋健骨,补益脾肾、强筋壮骨居前4位。结论:明清时期骨质疏松症的辨证分型比较繁杂,缺乏统一,运用证素辨证能够进一步深入揭示骨质疏松症辨证的实质及规律,再结合对该病的治法,可为临床提供新借鉴。

关键词: 中医中药;骨质疏松症;证素;明清时期;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