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传统医药 ›› 2023, Vol. 19 ›› Issue (2): 167-175.DOI: 10.11954/ytctyy.202302038

• 传统医药信息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初探自拟化浊解毒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

石鹏岩,薛书奎,许琨   

  1. 泰安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泰安市中医医院医务部,泰安市中医医院医院办公室
  • 出版日期:2023-02-06 发布日期:2023-02-16
  • 基金资助: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2020Z43)

  • Online:2023-02-06 Published:2023-02-16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自拟化浊解毒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筛选自拟化浊解毒方的药物活性成分及对应的靶点。使用GeneCards数据库、DisGeNET数据库筛选收集溃疡性结肠炎的疾病相关靶点。运用韦恩图对药物活性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取交集,利用Cytoscape软件绘制“活性成分-靶点”网络,根据计算度值(Degree),筛选主要活性化合物。使用String数据库对活性成分-靶点交集靶点进行PPI网络构建。利用R语言对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将药物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分子对接。结果:自拟化浊解毒方11味药物中有7个共有成分,257个靶点基因,获得溃疡性结肠炎相关靶点2 941个,得到交集基因170个。槲皮素、异鼠李素、木犀草素、山柰酚、β-谷甾醇等为其主要活性成分,PPI网络图显示调控的核心靶点包括AKT1、TP53、TNF、IL6等。GO富集分析获得742个条目。KEGG富集分析通路有180条。分子对接显示药物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结合能均<-6 kcal/mol,结合稳定。结论:自拟化浊解毒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实现,为后续实验研究和临床验证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化浊解毒方;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