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传统医药 ›› 2023, Vol. 19 ›› Issue (11): 185-194.DOI: 10.11954/ytctyy.202311039

• 传统医药信息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通络化浊丸治疗高脂血症作用机制研究

彭丽琪,姚昆鹏,蔡虎志,张小琴,朱智显,刘越美,陈青扬,陈新宇   

  1.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出版日期:2023-11-06 发布日期:2023-11-13
  • 基金资助: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陈新宇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75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04061,81173213); 湖南省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项抗击新冠肺炎项目(2020SK3009);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19SK2321);湖南省科技人才托举工程项目(2020TJ-N01);湖南省发改委创新引导专项(湘发改投资2019-412号);心病“四时调阳”重点研究室建设专项(湘中医药函[2020]51号);“四时调阳”治未病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湘发改高技[2020]1006号);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一流学科开放基金(2022ZYX01,2022ZYX11,2021ZYX41)

  • Online:2023-11-06 Published:2023-11-13

摘要: 目的:对通络化浊丸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通络化浊丸的活性成分和靶点从TCMSP数据库中获取。借助GeneCards、OMIM、DrugBank、TTD、PharmGkb数据库检索高脂血症的疾病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Cytoscape软件建立交集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和“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依据节点度值筛选出核心靶点。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模拟分子对接。结果:通过对100个有效组分、68个潜在靶点的筛选,确定通络化浊丸治疗高脂血症的6种活性成分(槲皮素、芦荟大黄素、人参皂苷Rh2、丹参酮、山柰酚和隐丹参酮)和10个核心靶点(VEGFA、IL1B、MMP9、EGFR、CCL2、EGF、ICAM1、IL6、SERPINE1、TNF)。分子对接结果表明,6种关键活性成分与10个核心靶点的结合活性均优于内源性配体,说明活性成分对核心靶点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结论:从分子层面阐明通络化浊丸防治高脂血症的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协同作用特点,其机制主要包括抗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调节糖脂代谢、抑制血管重塑等。

关键词: 通络化浊丸;高脂血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