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传统医药 ›› 2023, Vol. 19 ›› Issue (12): 221-224.DOI: 10.11954/ytctyy.202312043

• 传统医药文化 • 上一篇    下一篇

《伤寒杂病论》免疫学思想与方药探析

涂思,张华兴,涂敏,黄勇   

  1. 江西中医药大学,上饶市广丰区桐畈中心卫生院,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出版日期:2023-12-05 发布日期:2023-12-20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60849)

  • Online:2023-12-05 Published:2023-12-20

摘要: 中医学的免疫学思想早在《伤寒杂病论》就有所记载并具备一定体系,如“湿病”“厉节病”“狐惑病”“水气病”等,与现代医学中的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白塞氏病、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症状相似。通过梳理《伤寒杂病论》条文,分析张仲景治疗免疫相关性疾病的病因、病机、疾病传变认识,并分析治则、治法以及方药规律,以探究张仲景的免疫学思想。张仲景认为,免疫病病因分为外因和内因,外感邪气以风寒湿为主,内在亏虚包括脾虚和元阳不足;脾虚是疾病传变、外邪入里而致疾病慢性化的关键。基本治疗原则为急性期祛邪,慢性期扶正以托邪外出。急性期祛邪实证多用麻黄配甘草祛邪,虚证多用桂枝配甘草和营卫以祛邪,邪去则正安。慢性期扶正重在三阴经之太阴、少阴,以健脾、扶元阳为要,鼓舞脾气、阳气以托邪外出。

关键词: 中医;《伤寒杂病论》;免疫;方药;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