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传统医药 ›› 2024, Vol. 20 ›› Issue (1): 167-173.DOI: 10.11954/ytctyy.202401036

• 传统医药信息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黄芪、红芪在益气活血通便方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中的作用机制差异

王本欢,段明宇,王智勇,杨秀娟,段国建,李硕   

  1.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省中药现代制药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省高校中(藏)药化学与质量研究省级重点实验室,甘肃省中药质量与标准研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出版日期:2024-01-05 发布日期:2024-01-17
  • 基金资助:
    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基金(2021A-079)

  • Online:2024-01-05 Published:2024-01-17

摘要: 目的:在黄芪、红芪本草药用历史对比总结基础上,利用网络药理学探究黄芪、红芪在益气活血通便方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中的作用机制差异,利用分子对接进行验证。方法:利用TCMSP和PharmMapper数据库筛选益气活血通便方中当归、黄芪、肉苁蓉、火麻仁、红芪的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GeneCards、DrugBank、OMIM等数据库筛选慢传输型便秘相关靶点,利用Venny 2.1.0工具作图比较益气活血通便方Ⅰ和组方Ⅱ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PPI网络;利用Metascape平台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比较网络药理学差异。构建益气活血通便方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利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得到组方Ⅰ60个活性成分,501个作用靶点;组方Ⅱ50个活性成分,622个作用靶点。得到疾病作用靶点1 035个,组方Ⅰ和组方Ⅱ与慢传输型便秘交集靶点分别为161个和201个。GO富集分析得到益气活血通便方Ⅰ553条生物进程或通路,组方Ⅱ899条生物进程或通路。KEGG富集分析预测组方Ⅰ126条信号通路,组方Ⅱ144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木犀草素、花生酸、山柰酚、3,9-二-O-甲基尼森香豌豆紫檀酚与EGFR、SRC、CASP3、HSP90AA1、ESR1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结论:益气活血通便方通过多点显效、协同增效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红芪可发挥与黄芪相似的作用,但能否替代黄芪还有待于结合药效学实验、临床试验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 益气活血通便方;慢传输型便秘;网络药理学;黄芪;红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