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传统医药 ›› 2024, Vol. 20 ›› Issue (4): 169-173.DOI: 10.11954/ytctyy.202404038

• 传统医药信息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全草类中药来源信息探究

梁威,张忠伟,梁继业   

  1. 右江民族医学院药学院,广西高校右江流域特色民族药研究重点实验室
  • 出版日期:2024-04-05 发布日期:2024-04-18
  • 基金资助:
    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计划(2019KY2565);右江民族医学院新启航“三新”青年学术骨干项目(右医[2022]66号文件)

  • Online:2024-04-05 Published:2024-04-18

摘要: 目的:探究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一部)收载全草类中药的来源信息,为后期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制定全草类中药的归类标准,统计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全草类中药的数量、药用部位、采收期、干燥方式、贮藏要求等,建立信息数据库深入分析。结果: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共收载42科88种全草类中药,占其收载616种药材和饮片的5.03%。药材数量最多的3科是菊科20种、唇形科13种、蔷薇科4种。有71种药材的基原植物数均为1种,有17种药材的基原植物数为2种及以上。全草类中药涉及13种药用部位类型,且分别有42种、34种药材以干燥地上部分、干燥全草为药用部位。全草类中药一般以季节、季节及物候期作为采收期,且有18种药材采收期为“夏、秋二季”。有58种全草类中药的干燥方式是晒干,占比高达65.91%。贮藏要求为置干燥处、置阴凉干燥处、置通风干燥处的全草类中药分别有30种、18种、21种。结论:88种全草类中药的药用部位、采收期、干燥方式、贮藏要求等来源信息存在规律性和多样性,还需分析2020年版《中国药典》的记载内容,进一步发掘全草类中药的鉴别规律和研究开发价值。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全草类中药;来源;药用部位;采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