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传统医药 ›› 2024, Vol. 20 ›› Issue (7): 36-39.DOI: 10.11954/ytctyy.202407007

• 基础与实验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针刺通过RA/TGF-β1/MMPs信息通路干预大鼠近视机制研究

曹新萍   

  1. 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
  • 出版日期:2024-07-09 发布日期:2024-07-26
  • 基金资助:
    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22JR11RA130)

  • Online:2024-07-09 Published:2024-07-26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通过RA/TGF-β1/MMPs信息通路干预大鼠近视的机制。方法:选取60只健康1周龄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针刺组、模型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0只。其中对照组不予干预,针刺组和模型组通过半透明乳胶头套诱导右眼制备形觉剥夺性近视(FDM)模型,针刺组在建模完成当天,在每日当天对大鼠进行针刺干预治疗,时间2周。比较各组大鼠实验前后右眼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变化,观察各组大鼠巩膜形态病理学变化,HPLC法测定视网膜RA含量,在大鼠巩膜中,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MMP-2、TIMP-2和TGF-β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巩膜变薄,原蛋白纤维呈无序、稀疏状分布,纤维间隙增大。针刺组巩膜增厚,胶原纤维分离减轻,排列趋向有序。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针刺组实验前后的屈光度明显降低,眼轴长度明显升高;而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大鼠屈光度明显升高,眼轴长度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针刺组大鼠巩膜中MMP-2、TIMP-2、TGF-β1蛋白表达及视网膜RA含量均明显升高,而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大鼠上述指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通过对FDM大鼠视网膜组织中RA进行调节,从而间接地影响巩膜组织中TIMP-2、MMP-2及TGF-β1的表达,延缓近视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关键词: 针刺;RA/TGF-β1/MMPs信息通路;大鼠;近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