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传统医药 ›› 2024, Vol. 20 ›› Issue (12): 16-21.DOI: 10.11954/ytctyy.202412004

• 基础与实验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基于转录组学的不同剂型藿香正气散对湿困脾胃大鼠的疗效及机制探讨

龚梦鹃,陆海龙,邹忠杰   

  1. 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 出版日期:2024-12-05 发布日期:2024-12-20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81603397)

  • Online:2024-12-05 Published:2024-12-20

摘要: 目的:基于转录组学技术比较不同剂型藿香正气散对大鼠湿困脾胃证的疗效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藿香正气滴丸高(5 g·kg-1)、低(1 g·kg-1)剂量组,藿香正气口服液高(10 mL·kg-1)、低(2 mL·kg-1)剂量组。采用综合物理造模方法建立湿困脾胃大鼠模型,共造模20d,造模第11天灌胃给药。测量体质量、体长、尾长、腹围指数、自主活动次数以及结肠组织病理变化;运用转录组学技术检测结肠组织中差异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体长、尾长、自主活动次数明显减少,腹围指数明显升高(P<0.05),结肠病理变化明显。藿香正气滴丸高、低剂量和藿香正气口服液高剂量能显著改善湿困脾胃大鼠宏观体征、行为学指标(P<0.05)和结肠病理学改变。但藿香正气口服液低剂量组对上述症状改善不显著(P>0.05)。转录组学测序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湿困脾胃证模型组差异表达基因共525个;与模型组比较,藿香正气滴丸组差异表达基因共434个,藿香正气口服液组差异表达基因共255个。结论:两种剂型的藿香正气散均可改善大鼠湿困脾胃证,但藿香正气口服液低剂量时效果不明显。它们的共同作用机制与改善能量代谢、炎症反应以及调节免疫密切相关,而藿香正气滴丸可能还与氨基酸代谢有关。

关键词: 藿香正气滴丸;藿香正气口服液;湿困脾胃证;转录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