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传统医药 ›› 2025, Vol. 21 ›› Issue (1): 10-16.DOI: 10.11954/ytctyy.202501003

• 基础与实验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白芥子-细辛药对配伍穴位给药对体外经皮渗透影响实验研究

王狄鑫,高远,吴代敏,许广燕,徐剑,张永萍   

  1. 贵州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中药炮制与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出版日期:2025-01-17 发布日期:2025-01-17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82260885);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中引地[2023]006);贵州省教育厅滚动支持省属高校科研平台团队项目(黔教技[2022]022);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项目(黔科合平台人才-GCC[2023]037)

  • Online:2025-01-17 Published:2025-01-17

摘要: 目的:探讨白芥子-细辛药对配伍、足三里穴位与非穴位给药对白芥子主要成分-芥子碱硫氰酸盐、细辛中主要成分-细辛脂素体外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选取类风湿性关节炎家兔部分皮肤,以经穴组(足三里)、非经穴组(足三里旁开2cm处)进行分组,并以白芥子单味组、细辛单味组、药对配伍组进行给药剂量分组,总共6组,应用Franz透皮扩散池与UPLC考察白芥子中芥子碱硫氰酸盐与细辛中细辛脂素的累计释放量,并计算累计释放率,绘制24h的Q-t曲线。结果:应用Waters UPLC构建同时检测芥子碱硫氰酸盐与细辛脂素含量测定方法,足三里穴位对白芥子单味药、细辛单味药均具有促渗作用,其累计渗透率高于非穴位组(P<0.05)。白芥子-细辛药对配伍后,细辛对芥子碱硫氰酸盐在非穴位与穴位处均起到了一定促渗作用,白芥子对细辛脂素在穴位处起到一定促渗效果,但在非穴位较不明显。结论:对比白芥子中芥子碱硫氰酸盐在穴位配伍后与非穴位配伍前的累计渗透率发现,穴位给药与细辛透皮促渗具有相互促渗作用,对比细辛中细辛脂素的累计渗透率亦发现相互促渗作用,白芥子与细辛存在互相促渗效果,药对配伍与穴位效应具有协同促渗效果,其作用机制有待后续研究。

关键词: 穴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白芥子-细辛药对;体外透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