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蒸对地黄化学成分及“补肾阴”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林晓亮,余意,梁明,高如汐,张可,单国顺
目的:比较地黄酒蒸前后化学成分及药效作用的变化,探讨酒蒸对地黄补肾阴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UPLC-MS/MS技术对地黄酒蒸前后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比较,采用大鼠灌胃甲状腺素的方式复制“肾阴虚”模型,并比较地黄酒蒸前后对模型动物血清中皮质醇(CORT)、促肾上腺激素(ACT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促甲状腺激素(TS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睾酮(T)、雌二醇(E2)、cGMP(环磷酸鸟苷)和cAMP(环磷酸腺苷)含量的影响。结果:地黄酒蒸后环烯醚萜苷类以及苯乙醇苷类成分含量均显著降低;水苏糖的含量降低,而甘露三糖和蜜二糖的含量增加。地黄酒蒸后对模型动物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及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A)的调整作用增强。结论:地黄经酒蒸后改变了环烯醚萜苷类、苯乙醇苷类以及糖类成分的含量,并增强了对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及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A)的调整作用,从而增强对肾阴虚证的治疗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