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传统医药 ›› 2023, Vol. 19 ›› Issue (3): 149-156.DOI: 10.11954/ytctyy.202303033

• 传统医药信息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针刺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毛治杰,罗珊,刘蓉,张阳普   

  1.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 出版日期:2023-03-06 发布日期:2023-03-28
  • 基金资助:
    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培训项目(201936)

  • Online:2023-03-06 Published:2023-03-28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维普(CQ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8个数据库,筛选与针刺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相关,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时间截止到2022年4月之前。由两名审稿人独立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文献,并采用Cochrane Handbook中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RevMan (Version 5.3)软件进行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结果:共26篇随机对照试验符合纳入标准,共计1 75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充盈期逼尿肌压力[MD=-4.50,95%(-8.27,-0.73),P=0.02]、膀胱残余尿量[MD=-33.48,95%(-42.72,-24.23),P<0.000 01]、最大膀胱容量[MD=40.37,95%(28.03,52.71),P<0.000 01]、最大尿流率[MD=1.86,95%(1.52,2.19),P<0.000 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OR=0.32,95%(0.08,1.19),P=0.09]。结论:针刺治疗有助于提高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但该研究尚有一定局限性,需更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

关键词: 针刺疗法;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