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玉屏风散抗过敏性鼻炎作用的“量-效”关联活性成分筛选研究
李欣悦,袁开智,王冰,关冬雪,孙艳涛
2025, 21 (3): 22-26. [摘要] (62) PDF (2210KB)(94)
目的:筛选玉屏风散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主要活性成分。方法:以卵清蛋白诱导小鼠AR炎症模型,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小鼠体内炎症因子IgE、IL-4、IL-5、IFN-γ水平。采用HPLC法测定玉屏风散中毛蕊异黄酮、白术内酯Ⅰ、升麻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含量。利用SPSS 27.0软件对上述含量结果和药效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筛选玉屏风散治疗AR的主要活性成分。结果: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毛蕊异黄酮、白术内酯Ⅰ与IL-5呈良好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591、0.697;升麻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与IFN-γ呈现良好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553、0.552。结论:毛蕊异黄酮、白术内酯Ⅰ、升麻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可能是玉屏风散治疗AR的活性成分。
针灸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临床研究进展
李欣,粟胜勇,张熙
2024, 20 (5): 223-228. [摘要] (35) PDF (1973KB)(369)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抑郁症初期的中医辨证及临床常见证型多属肝气郁结证,在抑郁早期进行治疗更有利于减轻病情及促进疾病恢复。中医药治疗抑郁症有独特优势,针灸及针灸联合疗法能很好改善抑郁状态,且起效快、毒副反应少、复发率低,现已得到广泛应用。因此通过整理归纳近年来针灸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的相关文献,以期为临床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提供参考依据。
益肾别浊丸对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血清Periostin水平及尿ACR的影响
杨江成,张义波,李欣,辛梅芳,修海华,辛蕾蕾,姜淑蓉,刑志光
2024, 20 (3): 79-83. [摘要] (15) PDF (2247KB)(197)
目的:观察益肾别浊丸对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血清Periostin水平及尿ACR的影响。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A组加益肾别浊丸10 g, 3次/d,B组加缬沙坦胶囊80 mg, 1次/d,C组患者加中药益肾别浊丸联合缬沙坦胶囊。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及治疗3个月时记录3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生化指标。结果:各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较治疗前,症状积分、血脂、尿ACR及血清Periostin水平均有较为明显改善(P<0.05),其中A、C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时部分症状、尿ACR及血清Periostin水平改善较B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益肾别浊丸可改善糖尿病早期肾病临床症状,明显降低患者尿ACR及血清Periostin水平。
基于三维政策工具分析框架的省级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政策文本量化分析
梅杰,万兆伟,张嘉颖,李欣咪,王军永
2024, 20 (3): 7-12. [摘要] (16) PDF (2480KB)(120)
目的:分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政策中政策工具的侧重点与不足,为提高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政策执行的有效性提供建议。方法:基于政策工具理论,构建政策工具-中医药传承创新体系-政府干预强度三维分析框架,使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政策进行编码和统计分析。结果:政策工具的运用以环境型(占49.06%)为主,供给型政策工具(占38.40%)运用适中,需求型政策工具(占12.53%)运用最少;从中医药传承创新体系维度看,服务体系占主导(占30.03%),其次是中医药产业(占20.78%)和管理机制(占17.49%),科技创新(12.60%)和教育人才(12.53%)占比较为接近,中医药文化占比严重不足(占6.57%);从政府干预强度维度看,混合型政策工具使用频率最高,强制型政策工具次之,自愿型政策工具使用频率最低;各维度内部构成均有待优化。结论:建议要加强政策工具使用的协调性、提高不同政策工具内部的均衡性,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体系各维度协同发展,政府干预强度应合理、适度。
柴胡饮片中非药用部位地上茎限量控制方法研究
郭晓霞,李欣,张平,王娟弟,李冬华,张明童,马潇,宋平顺
2023, 19 (7): 48-51. [摘要] (21) PDF (894KB)(71)
目的:采用HPLC法建立柴胡饮片中地上茎杂质超标的检测方法。方法:选用SVEA 5μm C18色谱柱(4.6 mm×250 mm, 5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溶液(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330 nm,柱温:25℃。结果: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对照品回归方程r和线性范围均符合要求,其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的RSD分别为0.06%、1.4%、1.0%,表明仪器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分离度、重复性较好,可应用于柴胡饮片中地上茎杂质超标的检测方法。
相恶药对对白鲜皮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
康靖杰,李欣然,贾天柱,夏林波,尹海波,陈晓霞
2023, 19 (6): 72-76. [摘要] (16) PDF (1836KB)(87)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白鲜皮相恶药对中白鲜碱、黄柏酮、梣酮的含量,考察不同配比对其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水煎法提取,将白鲜皮四组相恶药对(白鲜皮-桑螵蛸;白鲜皮-茯苓;白鲜皮-桔梗;白鲜皮-萆薢)按照不同比例配伍,以甲醇∶水(55∶4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40℃;进样量为10μL;检测波长为236 nm,观察白鲜皮主要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白鲜皮-茯苓或桔梗配伍后白鲜碱、黄柏酮、梣酮含量均比白鲜皮单煎液高,存在“增效”现象;白鲜碱和黄柏酮的含量随着茯苓比例的增加而增大,随着与桔梗配伍比例的增大而减少。当白鲜皮与萆薢配伍时,3种成分含量随萆薢比例增加呈减少的趋势;白鲜皮与桑螵蛸配伍对成分含量影响较小,且这两组药对含量均比白鲜皮单煎液低,存在“减效”现象。结论:掌握不同配伍比例白鲜皮相恶药对含量的变化规律,可为白鲜皮药对配伍提供科学依据。
AIDS患者背俞穴红外温度比较分析及讨论
李欣悦;白增华;谷忠悦
2020, 16 (6): 123-126. [摘要] (118) PDF (1754KB)(412)
目的: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MSM人群艾滋病患者和健康自愿者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双侧背俞穴的红外温度,总结AIDS患者背俞穴红外敏感经穴,论证背俞穴反映病症的科学性,为艾滋病的穴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感染HIV病毒的MSM人群AIDS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健康自愿者为对照组,采集受试者背部红外热成像数据。选取膀胱经第一侧线双侧背俞穴红外温度为研究数据,通过对不同健康状态下患者红外热成像数据进行背俞穴穴位定点红外特征进行比较,对比背俞穴红外特异性与艾滋病患者临床特异性表现的内在相关性,探讨艾滋病患者背俞穴反映其病症的相关特征。结果:①全部40个测温点中,双侧L3~S2之间的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6个测温点红外温度表现为疾病组>对照组,其他测温点均为疾病组<对照组;②均值独立样本t检验据有统计学意义的测温点共18个:双侧心俞、督俞、肝俞、中膂俞、白环俞和右侧的风门、厥阴俞、膈俞,疾病组<对照组,P<0.05;双侧大肠俞、关元俞,右侧小肠俞,疾病组>对照组,P<0.05;③脏腑背俞穴:疾病组厥阴俞R、心俞、肝俞温度降低,大肠俞、小肠俞R温度升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背俞穴中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中膂俞、白环俞红外温度呈现出规律的差异性表现,说明红外温度变化可以作为判断男性HIV感染者病情的客观指标,体现了经络腧穴反映病症的科学性;②AIDS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背俞穴红外温度的差异,对HIV患者进行穴位非侵入疗法具有重要意义。
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燥咳临床治验
贾晓妍,李欣,吴振起
2020, 16 (5): 84-86. [摘要] (85) PDF (1467KB)(467)
咳嗽是小儿肺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有外感与内伤咳嗽之分。目前对外感六淫之中的风、寒、热邪引起的咳嗽研究较多,但对燥邪导致的咳嗽的相关研究不多。北方地区天气干燥,尤其在秋季,干燥的特性更加明显。燥邪易侵袭肺脏使肺失宣降,导致肺气上逆而咳。肺炎支原体(MP)作为呼吸道常见的病原体之一,近年来因其导致的小儿咳嗽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MP感染导致的咳嗽以干咳为主,具有燥邪的特点,因此,临床上用润燥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从肾论治卵巢储备功能低下
张飒; 高慧; 徐文君; 崔亚萌; 李欣捧;
2018, 14 (3): 51-53. [摘要] (171) PDF (620KB)(377)
对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简要描述和概括,从中医和现代医学两个角度研究和分析了当前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病因病机。因现代医学对卵巢储备功能的认识还不完善,尚处于对激素依赖的基础阶段,故文章描述了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诊断标准,并着重介绍了以补肾调冲方为首的中医药在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研究当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疗特色,有着越来越广阔的发展前景。从中医角度了解该疾病可以更好地探索其真正的发病特点,中医药在改善卵巢储备功能、增强子宫内膜的容受性、提高卵巢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等方面均具有较大的优势。运用中医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可以改进现代医学在治疗卵巢储备功能问题方面的不足之处,为相关的临床诊疗提供更多的理论经验和思路。
张虹教授治疗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后复发腰腿痛验案举隅
丁宁;赖蕾;李欣;翁韵汝;李美慧;张虹;
2016, 12 (20): 76-77. [摘要] (83) PDF (301KB)(359)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逐渐成为除传统椎间盘切除术、腰椎椎间盘融合术外的重要选择,临床得到不断推广。但随着应用人群的增加,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后并发症逐渐凸显,术后复发腰腿痛为其中之一。张虹教授以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法,局部取穴为主,循经远端取穴为辅,针灸并用配合运动针法治疗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后复发腰腿痛患者,可取得满意疗效。
被引次数: Baidu(2)
连钱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
陈利华;李欣;
2014, 10 (15): 33-35. [摘要] (75) PDF (1050KB)(486)
被引次数: Baidu(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