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养膜糕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临床疗效观察
王芳,邹芝香,李沙沙,王明洁,刘亚丽,刘蒙蒙
2024, 20 (11): 93-98. [摘要] (15) PDF (1982KB)(53)
目的:观察研究养膜糕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临床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80例薄型子宫内膜的患者,随机抽取,平均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戊酸雌二醇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养膜糕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患者证候积分、子宫内膜厚度、成熟卵泡平均直径、子宫内膜血流参数、子宫内膜分型及子宫动脉血流分级治疗前后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完成疗程后的治疗总有效率,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证候积分、子宫内膜厚度、成熟卵泡平均直径、子宫内膜血流参数、子宫内膜分型及子宫动脉血流分级比较,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述各指标皆有所改善,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妊娠率、治疗有效率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膜糕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临床疗效显著,相比现代医学治疗更具优势,可改善子宫内膜血流,明显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提升患者妊娠率。
扶正挽肝颗粒水提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蒙健林,李清清,陈雅璐,王明刚
2024, 20 (1): 76-80. [摘要] (11) PDF (2635KB)(66)
目的:优选扶正挽肝颗粒的水提工艺,并建立扶正挽肝颗粒的质量标准控制方法。方法:通过正交L9(34)试验选取加水量、煎煮时间及煎煮次数三个因素的最佳指标,选择干膏出膏率作为评价指标,确定扶正挽肝颗粒的最佳水提工艺。以薄层色谱法(TLC),对白芍和柴胡两味药材进行定性鉴别,开展剂型的粒度、水分、溶化性、装量差异、微生物限度等常规项检查。结果:扶正挽肝颗粒的最佳水提工艺为加8倍水量、煎煮3次,每次煎煮时间为1.0h;白芍、柴胡样品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该水提工艺提取的颗粒样品粒度、水分、溶化性、装量差异和微生物限度等常规项检查均符合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四部“颗粒剂”项下相关规定。结论:该研究优选出的水提工艺符合扶正挽肝颗粒的生产需要,所制定的扶正挽肝颗粒质量控制方法稳定、可行。
响应曲面法优化染料木素制备工艺研究
王明帅,刘华石,段亚辉,宁夏
2023, 19 (4): 27-32. [摘要] (49) PDF (2103KB)(112)
目的:优化以槐角苷为原料制备染料木素的工艺。方法:选用乙醇-盐酸作为水解体系,考察料液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乙醇浓度对槐角苷水解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经响应面试验优选酸水解工艺,并进行减压浓缩沉淀。结果:乙醇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槐角苷水解率影响较大,料液比对于槐角苷水解率影响相对较小,最优酸解工艺为乙醇浓度为89.58%,料液比为1∶40.1,盐酸用量为溶液体积的10%,反应温度为89.16℃,反应时间为3.1 h,槐角苷水解率为99.97%与预测值接近,通过减压浓缩和精制得到纯度为98%的染料木素。结论:该工艺简单、可行、环保,适合工业化生产。
阿里红多糖对大鼠脑缺血灌注损伤的保护及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
王明
2022, 18 (1): 27-30. [摘要] (35) PDF (771KB)(105)
目的:研究阿里红多糖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抗炎作用。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阿里红多糖干预组,每组20只。除假手术组之外,其余各组均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阿里红多糖干预组给予40mg/(kg·d)阿里红多糖灌胃,而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分别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7d。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ELISA检测血清IL-6、TNF-α与IL-10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JAK2和STAT3蛋白的表达,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神经元形态结构。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阿里红多糖干预组大鼠在灌胃3d、7d后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阿里红多糖干预组大鼠血清TNF-α、IL-6含量明显降低,IL-10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阿里红多糖干预组大鼠JAK2和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阿里红多糖干预组大鼠神经元病变程度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阿里红多糖是通过抑制脑内JAK2/STAT3信号通路来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弱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大承气汤治疗对胃肠功能障碍大鼠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陈永祥,王明娟,迟栋
2021, 17 (4): 25-29. [摘要] (247) PDF (1700KB)(763)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对胃肠功能障碍大鼠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大承气汤组,各20只。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制备腹膜炎所致胃肠功能障碍大鼠模型,筛选建模成功大鼠模型进行后续实验(各组保留15只)。通过灌胃给药的方式给予大鼠大承气汤干预,记录各组大鼠药物灌胃治疗1d、3d、7d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与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变化情况。末次给药20min后,采用酚红灌胃检测各组大鼠胃残留率及胃肠推进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浆胃动素(MTL)、P物质(SP)、生长抑素(SS)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胃肠功能障碍大鼠胃残留率与胃肠推进率均明显下降(P<0.05),血浆MTL、S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SS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模型组大鼠TNF-α、IL-6与MDA水平持续升高,IL-10、SOD水平持续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大承气汤组胃肠功能障碍大鼠... 更多
数据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口疮用药规律
陈丽姣,段海萍,王明凯,王丽芬
2021, 17 (3): 159-164. [摘要] (281) PDF (1676KB)(653)
摘要:目的:总结《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口疮的用药特点,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归纳《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口疮的方剂和药物,并对其性、味、归经及功用进行整理,运用Excel2010、SPSS 22.0、Weka 3.8、Cytoscape 3.6.1、复杂系统熵聚类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整理457首治疗口疮的方剂,共有中药289味。方中高频药物为甘草、黄连、黄柏、黄芩、冰片等,多属清热药、补虚药,辅以开窍药等,药性寒平为多,药味多苦甘辛,多归肺胃心经。关联规则分析后,可得到桔梗-甘草、麦冬-甘草等药对配伍。利用熵层次聚类方法,挖掘新处方5首,治法以清热泻火为主,兼以消肿散结。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治疗口疮方剂组方以清热泻火为主,兼以敛疮生肌为要。研究结果可为现代临床医师辨证治疗口疮提供参考。
《中医方剂大辞典》关于温病的用药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方药分析
段海萍,刘海蝶,赵玉荣,王明凯,王丽芬
2021, 17 (3): 153-158. [摘要] (234) PDF (1754KB)(612)
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温病的方药规律,为温病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整理出《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温病的方剂137首,分别总结其所使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及功效,运用数据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温病的高频药物为麦冬、生地黄、甘草等;药性为寒、平、温性等;药味为苦、甘、辛味等;药物归经为心、肺、肝、胃经等;药效以清热、补虚、解表为主;并从高频药物之间的联系规则中分析出最常用的药物搭配。结论:从结果来看温病的病因病机以热毒壅盛、体虚外感为主,治疗上多选用清热解毒、补虚解表之法。该研究可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提供借鉴与参考。
《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疮疡用药经验及临床研究
赵玉荣,段海萍,刘海蝶,王明凯,王丽芬
2021, 17 (2): 151-156. [摘要] (203) PDF (1695KB)(539)
目的:基于数据分析研究《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疮疡的用药经验,丰富中医内治法在外科学中的应用,以提高中药复方治疗疮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收录《中医方剂大辞典》共十一卷中,中药复方治疗疮疡的方剂共1 060首,采用Excel、SPSS 20.0、Weka 3.8、Cytoscape3.6.1等数据统计方法,分析方中药物的性味归经、使用频率以及各药物之间的配伍规则。结果:经严谨合理筛选,最终对符合数据要求的369首方剂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得出高频药物使用频次、性味归经,药物间关联规则,75对核心药对及常用药物配伍。结论:根据疮疡发病的初、中、末三期不同的病机变化,分别确立消、托、补三大内治原则,此次数据分析涵盖了疮疡不同时期,针对不同人群的辨证施治。《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疮疡注重以消散为主多用清热、解表、活血化瘀、泻下、利湿等药,兼以益气健脾、行气活血、养血生肌等。基于对疮疡治疗数据分析及用药规律的研究,以便有效指导中医临床,为中医药领域新药研究提供参考。
基于文献分析的中药汤剂复方外用治疗尖锐湿疣用药规律探讨
秦雪琴,王明凯,王定国,杨虎辉,王丽芬
2020, 16 (5): 153-158. [摘要] (135) PDF (1591KB)(502)
目的:数据挖掘中药汤剂复方外用治疗尖锐湿疣的用药规律和特点,为尖锐湿疣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检索10 000条治疗尖锐湿疣的相关文献,最终筛选出139篇中医外治尖锐湿疣临床观察类文献,并分别归类其性、味、功效及归经,运用Excel、SPSS 20.0、Weka 3.8、Cytoscape 3.6.1对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分析发现,治疗本病的高频药物为板蓝根、苦参、土茯苓、黄〖HK〗
创新性课程《中药保健品开发技术》教学初探
张伟云; 秦泽慧; 黄华花; 王明军;
2019, 15 (7): 213-215. [摘要] (135)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增强专业技能,学校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开设了一门创新性、探索式的理实一体课程中药保健品开发技术。该课程有效衔接了中药学、实用中药与方剂、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炮制等各门课程体系中的基本知识与专业技能。
线灸结合针刺脐环穴治疗肝郁型月经不调临床研究
唐莫愁; 王明惠; 周灵; 蓝燕侨; 易树坚; 宋宁;
2018, 14 (7): 145-147. [摘要] (232) PDF (1539KB)(402)
目的:探究壮医药线点灸配合针刺脐环穴对肝郁型月经不调的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肝郁型月经不调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独取脐环穴,予以壮医药线点灸联合壮医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中医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54);治疗组对经行不畅、色紫有块症状的总有效率为7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1%,差异无统计意义(P=0.5479);治疗组对烦躁易怒症状的总有效率为87.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44);治疗组对胸胁胀满不舒症状的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88);治疗组对经前乳房胀痛症状的总有效率为73.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1%,差异无统计意义(P=0.3318);治疗组对经行少腹胀痛症状的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9)。结论:运用壮医药线点灸配合壮医针刺脐环穴对肝郁型月经不调的疗..
蔡圣朝教授灸法医案两则
王明明; 黄雪珍; 蔡圣朝
2017, 13 (5): 96-97. [摘要] (163) PDF (877KB)(411)
郑氏泡腾熏洗颗粒成型工艺研究
谭友莉,王明建,巨少华
2017, 13 (10): 20-21. [摘要] (184) PDF (1350KB)(493)
目的:研究郑氏泡腾熏洗颗粒的处方及制备工艺。方法:采用PEG6000包裹碳酸氢钠再添加酒石酸制备颗粒,以颗粒剂pH值、发泡量、崩解时间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成型条件,对郑氏泡腾熏洗颗粒的处方进行筛选。结果:最佳成型工艺为以淀粉为稀释剂,PEG6000包裹碳酸氢钠的比例为2∶1,酒石酸:碳酸氢钠(0.5∶1)为崩解剂,7%PVP-75%乙醇溶液为黏合剂,用量为39%。结论:经过优选的处方和工艺制备的郑氏泡腾熏洗颗粒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的规定,重现性好。
祛风润肺通络止咳方治疗慢性咳嗽临床疗效观察
王明华;
2015, 11 (17): 121-123. [摘要] (69) PDF (442KB)(405)
被引次数: Baidu(2)
广州市中医经典教育调查分析
林龙,王明潮,熊浩等
2012, 8 (11): 224-226. [摘要] (280)

目的:了解广州市中医学生对学习经典重要性的认识及学习情况,寻求经典教育的发展方向.方法:以广州中医药大学800名大三、大四的高年级中医专业学生及420名大一、大二的低年级中医专业学生为样本调查,利用SPSS 15.0统计分析.结果:97.7%高年级中医学生和88.2%低年级中医学生认同经典的重要性;仅4.2% 高年级中医学生和17.1%低年级中医学生认为经典学习气氛很好;不同学院教育体系中经典教学质量存在差异(P<0.05);64% 的高年级学生认为经典缺乏教育平台.结论:经典教育重要性的认可程度高,但中医教育体系目前存在与临床脱轨及缺乏平台等问题,需要完善教育体系并建立更多更可行的学习平台促进经典教育.

被引次数: Baidu(3)
剖宫产术1 1 0例硬膜外麻醉方法探讨
王明慧
2011, 7 (1): 86-87. [摘要] (619) PDF (367KB)(789)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麻醉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不同麻醉方法的剖宫产产妇的麻醉效果。将110例患者按麻醉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产妇使用0. Iu/ -0. 15%的氯胺酮(20~30mg)混合2%的利多卡因(400mg),穿刺点选择T12 - I_l行硬膜外麻醉;对照组产妇使用2%的利多卡因(400mg),芽刺点选择L2 - 1_3行硬膜外麻醉。结果:两组产妇的肌肉松弛度、NRS评分、镇静深度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0. 10/-0. 15%的氯胺酮(20--30mg)混合2%的利多卡因(400mg),穿刺点选择T12 -1_1行硬膜外麻醉效果明显,且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