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基于叶天士“肠痹开肺”论治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连敏,秦伊乐,罗姝,罗敏
2025, 21 (4): 76-79. [摘要] (10) PDF (2016KB)(6)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是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亚型,发病率高,病情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容易引发焦虑抑郁。根据症状可将其归为中医“肠痹”范畴,并基于叶天士“肠痹开肺”理论,认识到本病肠为传变之所、肺乃起病之源,发病机理为肺病移肠、传导疏职;治节无权、气塞津枯;气化失司、湿热伏邪;魄不舍肺、忧生抑郁。本病属肠肺俱病,当腑病治脏,“肠痹开肺”,中医诊治思路为轻宣苦泄以开肺通肠、权禀治节以行津润燥和克复气化以泄热走浊。
白花前胡单株类型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徐广,杨丹,谭秋生,罗敏,郭瑀,邓才富
2024, 20 (3): 31-35. [摘要] (19) PDF (2582KB)(111)
目的:探索白花前胡栽培群体单株的差异性。方法:采集单株前胡观察农艺性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白花前胡单株类型指纹图谱;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差异性。结果:叶型有阔叶、狭叶和两者之间的中间型三类,叶色主要是绿色、淡红色、淡紫红色、黄绿色;建立了16批单株白花前胡HPLC指纹图谱,色谱图相似度为0.545~0.999,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白花前胡分为两大类,其引起差异性的特征成分主要为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结论:该研究建立的白花前胡的化学成分HPLC指纹图谱能较好地分析其栽培群体单株的差异性,可为白花前胡的种质资源挖掘和利用提供参考。
种苗期川党参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研究
罗敏,邓才富,朱晓富,徐广,罗舜
2024, 20 (1): 51-55. [摘要] (9) PDF (2199KB)(219)
目的:研究川党参种苗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特征和多样性变化,掌握种苗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演替规律,为川党参连作障碍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1年生(Op1)和2年生(Op2)的川党参根际土壤,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细菌16S rRNA序列V3-V4区的高通量测序,对种苗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变化进行分析。结果:通过MiSeq测序共得到882 369条优化序列,其中1年生注释到9 926个OTU,2年生注释到7 560个OTU。种苗期随生长年限的增加,川党参根际土壤速效养分、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均呈增加趋势。在细菌门分类水平上,1年生有5个优势菌群(相对丰度均大于5%),2年生有7个优势菌群,共有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在属分类水平上排名前五菌群中只有全噬菌属(Holophaga)与念珠菌属(Candidatus Udaeobacter)为共有优势菌群,且1年生有11个独有菌群。PCoA分析与UPGMA聚类分析表明1年生与2年生川党参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具有显著差异,随生长年限延长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演变明显。结论:川党参种苗期根际土壤速效养分、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呈递增变化,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呈递减变化。研究为揭示川党参种植和连作障碍形成的原因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同提取方法对白花前胡指标成分含量的影响
徐广,谭秋生,杨丹,傅滟,郭瑀,罗川,罗敏,邓才富
2022, 18 (3): 42-44. [摘要] (101) PDF (1562KB)(202)
目的:考察不同提取方式对前胡药材中白花前胡甲素和白花前胡乙素的影响,探寻白花前胡指标成分提取方法。方法:采用超声法和回流法提取,以HPLC法测定指标成分含量。结果:4种不同土壤类型的白花前胡样品的甲素和乙素含量存在差异;回流法制样处理白花前胡甲素含量均高于超声法制样,而乙素含量则相反。结论:回流法有利于白花前胡甲素的提取,较超声法提高了8.7%~21.9%;超声法有利于白花前胡乙素的提取,较回流法提高了10.4%~21.95%。选择合适的提取体系和方式可提高白花前胡有效成分的可检测性。
前胡提取方法比较
徐广,谭秋生,罗敏,郭瑀,杨丹,邓才富,杨永东,任星宇,傅滟
2021, 17 (7): 68-70. [摘要] (157) PDF (1847KB)(553)
目的:考察不同的提取方式对前胡的指标成分白花前胡甲素和乙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以白花前胡甲素和乙素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其含量;比较不同溶液、不同提取方法等工艺条件下白花前胡甲素和乙素含量的差异。结果: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的HPLC图谱相似度高,甲醇超声法提取白花前胡甲素的含量较高,甲醇摇瓶法提取白花前胡乙素的含量较高。结论:安全、温和的提取工艺适合于白花前胡指标成分的提取。
太白贝母种子特性研究
章文伟;邓才富;李品明;谭秋生;罗敏;罗舜;李娟
2021, 17 (6): 49-52. [摘要] (197) PDF (3992KB)(598)
目的:研究太白贝母的种子特性,为太白贝母的种苗繁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百粒重法计算太白贝母种子千粒重,T视镜观察种子形态,考察层积和不同温度对太白贝母种胚发育的影响。结果:太白贝母种子千粒重为(1.447 0±0.055 9)g,种子长为(6.809±0.578)mm,宽为(5.094±0.419)mm。5℃层积处理的太白贝母种胚发育极为缓慢,层积100d胚率平均仅16.37%;10℃和15℃层积处理胚的发育较快,其中10℃层积100d平均胚率41.12%,15℃层积100d平均胚率55.33%。结论:低温湿沙层积对太白贝母完成形态后熟作用明显,但温度过低不利于种胚发育。?
复方芩柏颗粒熏洗坐浴联合松花粉治疗肛瘘术后继发性肛周湿疹临床观察
肖俏俏,罗敏
2021, 17 (5): 68-71. [摘要] (350) PDF (1712KB)(705)
目的:研究探讨复方芩柏颗粒熏洗坐浴联合松花粉治疗肛瘘术后继发性肛周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肛瘘术后继发性肛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0例采用复方芩柏颗粒熏洗坐浴联合松花粉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曲咪新乳膏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治疗后第7天,对两组患者的肛周瘙痒、皮损形态、皮损面积进行评分。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药物治疗7天后,两组患者的瘙痒评分、皮损形态评分、皮损面积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各项评分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有效率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芩柏颗粒熏洗坐浴联合松花粉可有效治疗肛瘘术后所继发的肛周湿疹,且效果满意,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多重处理对华重楼种子休眠解除的影响
谭秋生,章文伟,徐广,邓才富,任星宇,罗敏,杨永东,罗川
2021, 17 (3): 62-65. [摘要] (186) PDF (1620KB)(548)
目的:研究硫酸、超声波和赤霉素(GA3)联合处理后恒温层积对华重楼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重楼白籽先用10%硫酸浸泡不同时间,加水40℃超声(150W、40kHz)50min,不同浓度GA325℃避光浸泡24h后20℃沙藏,定期观察和计算种子萌发率,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硫酸、超声波和赤霉素解除休眠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硫酸和GA3浸泡对华重楼种子休眠解除、促进萌发均有一定作用;10%硫酸浸泡时间和GA3浓度对种子萌发都有极显著影响,10%硫酸浸泡时间与萌发率呈极显著正相关,GA3浓度与萌发率呈负相关,影响不显著。结论:10%硫酸10min+超声+400mg·L-1 GA3组合萌发效果最好,萌发率为96.67%。
何首乌复方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
苏穆,王远敏,罗敏
2021, 17 (11): 78-80. [摘要] (82) PDF (1620KB)(137)
目的:建立何首乌复方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该制剂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中供试品与二苯乙烯苷对照品在相应色谱位置上出现相同颜色的斑点,分离良好。二苯乙烯苷在浓度22.5~112.5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92%(RSD=0.92%)。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0%,其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3%(n=6),RSD为0.92%,5批何首乌复方口服液中二苯乙烯苷的平均含量为110.28μg/mL,RSD为0.90%。结论:所建立的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可行、重现性好、针对性强,可用于何首乌复方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控制。
复方芩柏颗粒剂保留灌肠治疗湿热下注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
胡响当; 陈艳; 罗敏; 李梅; 杨宗亮;
2016, 12 (6): 148-149. [摘要] (169) PDF (463KB)(353)
目的:观察复方芩柏颗粒剂保留灌肠治疗湿热下注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复方芩柏颗粒剂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进行治疗。治疗2个疗程(8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等。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芩柏颗粒剂保留灌肠治疗湿热下注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修复肠黏膜,减轻腹痛、腹泻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被引次数: Baidu(4)
《中医肛肠科学》精品视频公开课初探
宋艳;刘杨;罗敏;杨宗亮;何永恒;
2016, 12 (1): 144-145. [摘要] (95)
创建《中医肛肠科学》教学新模式实践与研究
刘杨;宋艳;李梅;胡响当;罗敏;何永恒;
2015, 11 (17): 142-143. [摘要] (59) PDF (475KB)(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