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与网络药理学研究鼻炎患者中药处方用药规律以及核心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武汉市第六医院2023年1—12月中医门诊就诊的鼻炎患者中药处方,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SPSS 25.0、Apriori算法对中药使用频次、使用剂量、性味归经、功效分类以及关联规则、系统聚类进行分析,以选择出核心中药。使用分析平台(TCMSP)及UniProt数据库进行核心药物靶点预测;通过DrugBank、GeneCards数据库进行鼻炎靶点预测;运用Venny 2.1.0平台得出交集靶点;运用软件Cytoscape 3.7.0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并对核心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进行预测;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并筛选出关键靶点:运用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共收集处方222首,包含279味中药,应用频率前3位为白芷(158次),辛夷(145次),炒苍耳子(134次);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中药饮片主要归经为肺、脾、胃、肝;多为解表药、补虚药、清热药。综合关联分析以及用药频次得出治疗鼻炎核心药物为炒苍耳子、白芷、辛夷、防风、茯苓、黄芪、陈皮、麸炒白术、薄荷。聚类分析得出5个聚类处方。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核心药物靶点基因为254个,鼻炎靶点基因预测为871个,核心药物-鼻炎交集靶点78个,核心药物有效活性成分为槲皮素、辛夷脂素、β-谷甾醇等,核心中药治疗鼻炎关键靶点为TNF、IL-6、AKT1、IL-1β、PTGS2,GO功能分析得到1362个生物过程、50个细胞组分、106个分子功能,KEGG分析得到171条信号通路。结论:中药治疗鼻炎多为解表药、补虚药、清热药,用药特点为中医药治疗鼻炎患者提供思路。治疗鼻炎核心中药为炒苍耳子、白芷、辛夷、防风、茯苓、黄芪、陈皮、麸炒白术、薄荷。预测出核心中药通过多成分、多通路、多靶点来治疗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