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传统医药 ›› 2025, Vol. 21 ›› Issue (3): 161-166.DOI: 10.11954/ytctyy.202503033

• 传统医药信息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古代治疗喘证方剂用药规律分析:基于数据挖掘技术

林伟兰,叶玲,潘鹏燕,刘颖儒,赖斯强,陈舜,柳伟婷,黄明愉   

  1. 福建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呼吸科,福建中医药大学科技创新与转化中心,伊迪斯科文大学,厦门市中医院编辑部
  • 出版日期:2025-03-05 发布日期:2025-03-18
  • 基金资助:
    福建中医药大学校管科研项目(X2022009)

  • Online:2025-03-05 Published:2025-03-18

摘要: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医古籍中治疗喘证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第5版《中华医典》,收集符合标准的治喘方剂,应用Excel 2016建立方药数据库,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4.2)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共纳入治疗喘证的处方878首,涉及中药363味,频次总计6655次。频次≥200的中药依次是苦杏仁、炙甘草、生姜、人参、桑白皮、陈皮、半夏;②对频次≥30的51味中药进行药物功效归类分析,频次居前的为化痰止咳平喘药1 646次(32.24%)、补虚药1 242次(24.32%)、解表药734次(14.38%)、理气药455次(8.91%);③药物四气频次较高的为温性3 156次(52.64%)、寒性1 364次(22.75%)、平性1 264次(21.08%),五味频次较高的为辛2806次(31.06%)、苦2709次(29.99%)、甘2 689次(29.77%),药物归经频次较高的为肺经4 618次(29.75%)、脾经2 911次(18.75%)、胃经2 063次(13.29%);④通过聚类分析获得5个新处方:处方1:人参、五味子;处方2:炙甘草、桑白皮、陈皮、茯苓、桔梗、紫苏子;处方3:苦杏仁;处方4:生姜、半夏;处方5:麻黄、甘草、蜂蜜、贝母、桂枝、紫菀、款冬花。结论:古代喘证以外感实喘、气虚喘较多,古代医家治疗喘证以化痰止咳平喘为基、梳理气机为要,主治在肺,中上二焦并举,兼顾他脏。研究结论可为临床治疗喘证提供参考。

关键词: 喘证;《中华医典》;数据挖掘;用药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