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传统医药 ›› 2025, Vol. 21 ›› Issue (7): 59-69.DOI: 10.11954/ytctyy.202507009

• 传统药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基于UPLC-Q-TOF-MS技术及网络药理学的天马颗粒剂治疗结直肠癌作用机制分析

任舒力,杨雄,罗兰,邓璐珠,何永恒   

  1.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 出版日期:2025-07-05 发布日期:2025-07-25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374462);湖南省卫健委重点指导课题(C202304138307);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委托课题(D2023014);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1JJ30419)

  • Online:2025-07-05 Published:2025-07-25

摘要: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天马颗粒剂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UPLC-Q-TOF-MS技术测定天马颗粒剂的化学成分,通过TCMSP数据库和PubChem数据库筛选得到中药的有效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DrugBank、GeneCards、TTD、DisGeNET数据库获取及筛选疾病潜在靶点;使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药物靶点网络图,进行拓扑分析预测核心靶点,利用STRING平台分析核心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核心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对核心靶点和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UPLC-Q-TOF-MS法采用正负离子扫描模式,从天马颗粒剂中分析出82个化合物;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筛选出药物活性靶点292个、结直肠癌疾病靶点1396个共同靶点143个,根据拓扑分析得出肿瘤蛋白P53(TP53)、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雌激素受体1(ESR1)6个核心靶点,GO分析获得1 840条生物学过程、80条细胞组分、171条分子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195条通路,预测主要相关通路涉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PI3K/AK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提示天马颗粒剂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蛋白结合稳定。结论:该研究阐明了天马颗粒剂的化学成分,明确了其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协同发挥抗癌作用,治疗结直肠癌,为天马颗粒剂的进一步质量评价和临床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结直肠癌;天马颗粒剂;UPLC-Q-TOF-MS;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