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传统医药 ›› 2025, Vol. 21 ›› Issue (7): 70-77.DOI: 10.11954/ytctyy.202507010

• 传统药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清宁片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周叶,贾琢琳,朱小丽,胡福利,罗建,胡昌江,余凌英,陈志敏   

  1.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现代中药产业学院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中医药大学炮制非遗技艺传承与创新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新绿色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制剂颗粒质量和疗效评价重点实验室
  • 出版日期:2025-07-05 发布日期:2025-07-25
  • 基金资助:
    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2023YFS0458);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CACM-2023-QNRC2-B15)

  • Online:2025-07-05 Published:2025-07-25

摘要: 目的:建立清宁片最佳炮制工艺及其质量标准。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蒸制时间、闷润时长和闷润温度对总蒽醌、游离蒽醌、水溶性浸出物和外观性状综合评分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建立加权得分值与各自变量的多元二次回归方程的数学模型,通过响应面法确定清宁片最佳炮制工艺。并通过对10批样品的水分、总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及总蒽醌、游离蒽醌的分析建立清宁片的质量标准。结果:清宁片最佳炮制工艺为蒸制时长3h,闷润时长8d,闷润温度31℃。3次验证试验所得加权综合得分值分别为97.816、97.324、98.000,平均加权综合得分为97.713,接近于预测值,说明该炮制工艺稳定、可行。建议规定清宁片的水分不超过11.36%,总灰分不超过6.33%,水溶性浸出物不低于53.39%,总蒽醌、游离蒽醌含量分别不低于1.21%和0.70%。结论: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的清宁片炮制工艺简单可行,可为后续清宁片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大黄;清宁片;Box-Behnken响应面法;炮制工艺;质量标准;总蒽醌;游离蒽醌;水溶性浸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