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黄帝内经》首次提出了“壮火食气,少火生气”的概念,历代医家对此见解各异。“壮火”既可指纯阳辛热之物的特性,也可指阳气过于亢盛的状态,或者指损耗人体元气的病理之火。“少火”既可指温和甘辛之物的特性,也可指温煦平和的阳气,抑或指人体内滋养元气的生理之火。头痛作为神经科门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或伴随症状,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现代医家愈发重视“少火壮火”理论的运用,许多疾病的治疗效果因此显著提升,头痛患者也从中获益。基于“少火壮火”理论,对头痛的中医病机进行探讨,可将其分为“壮火亢盛”和“少火不足”两大类,旨在为头痛的辨证分型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从而更好指导临床用药。